主要是给祖国人民印象不好!
大学教师为何难找对象,麻烦给回复
主要是给祖国人民印象不好!
要求太高,“素质”太低。
偶也觉得肯定是要求太高!
希望你看了可以帮到你大学教师职业的爱与痛曾经,人们把大学校园称为象牙塔,似乎这是一个超乎世外的空灵空间,其实它从来都不是一个与世隔绝的存在,如今,所谓象牙塔中的种种越来越多地走入媒体和大众的视野,不论是莘莘学子还是知名教授,很多时候都成为人们口中热议的对象。但有一些人似乎被屏蔽了,他们是高校中的青年教师,如果说真有一座塔,他们便是塔底的大多数,构筑了最普通的基础,也时时渴望向上生长的力量…… 选择:最受人尊敬的职业据统计,到2005年,全国普通高校和成人高校教师总数达到105万人,比2000年增长了88.8%。对许多高学历人才来说,选择做高校教师的趋势仍然持升温状态。年轻化、高学历成为高校教师的新趋势:40岁以下教师约占2/3的比例。如今在高校里执教的年轻教师,绝大多数都有着硕士或是博士学位,从6岁算起,经过12年基础教育,4年本科教育,3至6年研究生教育,他们至少经过了20多年的寒窗苦读才“修成正果”拿到学位,又在与同龄人激烈的竞争中获取了高校教师一职的“入场券”,但是这才是高校学术生涯的第一步。如果把高校教师比喻成金字塔,那么金字塔自上而下分别是院士、博导、教授、副教授、讲师和助教,庞大队伍的青年教师队伍,正是组成坚实塔基最底层的助教和讲师。向上是遥远的塔尖,向外,大千世界的繁华似乎时时抛着媚眼,是什么原因让一些年轻人选择了这个相对清寂的职业?今年刚刚博士毕业,进入广州某高校教基础数学的付明心说:“选择到大学教书,是因为我已经习惯了大学里的生活,这里集中了高素质的人才,我愿意与他们为伍。”“跟任何职业一样,选择大学教师这一行也会有得有失,总结起来,这还是一个富有魅力的职业。我喜欢和学生们呆在一起,现在的大学生很聪明,他们对老师的要求很高,如果你做得不好,他们甚至会用MP4录下你的讲课去投诉,但是他们的情感也很真挚,每次我过生日,都会收到学生们送的小礼物和祝福短信。这种职业带来的成就感,别的许多行业都没法比。”从香港到广州教授旅游管理的卓友森感慨道。曹宏儒素来喜欢平静雅致的生活,在他看来,高校是最适合他扎根的地方了。“选择最适合自己性情的工作,才能成就最快乐的人生。平日里跟同事聊聊天,打打游戏,在校园里跟学生踢踢球,在我看来,这种生活,是千金难求啊。科学如同人生,前方有诸多的目标等待你去争取、去到达,沿途伴随着种种痛苦和历练,又有何妨?立足:博士文凭是基本指标?时间跳过十月,各高校2007年博士招生计划纷纷出台,29岁的陈娜开始焦急地犹豫是否再次报考博士。在过去的两年里,她已经连续两年参加考博,第一次差三分,第二次,过了分数线,名次也靠前,最后却还是没有被录取。“无论如何,今年我还是决定再考一次。”陈娜所在的重点大学有严格规定,除了个别专业外,只有博士生才有资格应聘教师,因此陈娜硕士毕业后,先以行政人员的名义留在学校,做了一年之后,好不容易才转为教师身份。没有博士文凭,就连“讲师”的门槛也高了许多。因为忙于考博,陈娜至今没有交到男朋友,她苦笑着说:“以前的男朋友在研究生期间因为出国而分手了,后来忙于教学的同时还要准备考博,根本没时间想感情的事情,还是等考上再说吧。”顿了顿,又说:“不过,好像女博士更难找对象呢。”采访中,大多数被访青年教师都承认:不管怎样,未来高校确实是博士的天下,考博是大势所趋,只有取得了博士甚至更高的学位,才能在高校里掌握人生更大的主动权。近几年来,大学青年教师已经成为考博大军中的主力。“我在2000年考博的时候,专业招收两个人,一共有12个人报考,其中,有8个都是在高校任教的青年教师。” 曹宏儒回忆道:“博士学位在高校里十分重要,不管是争取教学科研资金、分房子,还是提工资、评职称,都有一定优势。”广州某高校文科系领导介绍到,高校之间也存在激烈竞争,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是必然的。早在1999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就要求到2005年,教学科研型高校具有博士学位教师的比例要达到30%以上。资料显示,在我国现有2000多所高校的94万名专任教师中,尚未获得研究生学历的超过三分之二,仅有不到8%的人拥有博士学位,即全国高校只有7万多名教师拥有博士学位,而在全部专任教师中,4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了近80%。假如未来一个时期我国高校每年毕业博士生在5万人以上,即便全部留校任教,也需要15年以上的时间才可能使高校教师学历达到博士化。学术:挣扎在爱与痛的边缘?在高校教师的职业生涯里,教学只占一小部分,学术和科研才是体现自身价值的重头戏。高校的扩招,带来了更加繁重的教学任务,挤占了做学术的时间。严格量化的考评制度,催生出一篇又一篇的应景论文,采访中不少青年教师面对自己的论文,都羞于承认这就是“学术”:“代表学术的论文出来了,却感觉自己离学术,不是贴近,而是越走越远了。”在大学里留下来的学人,多半对学术研究有难以割舍的挚爱,但青年教师成长中也不得不经历难以回避的痛。压力是巨大的,没有科研经验和基础的青年教师们,必须在同一个水平线上和经验丰富、人脉资源雄厚的前辈竞争科研项目,竞争论文版面;就连发表学术论文的成本都不低,发表一篇SCI论文最低成本是2000元,国外期刊和会议还要支付外汇。他们这样说:说实话,进高校教书的前两年,我都搞不清怎样才能做学术,因为教学任务太繁重了,一堂课90分钟,备课需要四倍的时间,其他的时间还要应付各种考评职称的培训和考试,根本没时间考虑做学术的事情。晓丹30岁讲师对于做科研的老师来说,拿到经费,出成果,再拿到,再出成果,这是正反馈。可现在很多青年教师面对的是负反馈的窘境,没有足够的启动资源,没有在第一时间把握发展机会,缺失经费支持,出不了高水平成果,进入恶性循环。史广顺 28岁 副教授不能想象,在如今的社会环境下,再像老一辈科学家一样为了某一项学术理想去穷尽一生做研究了。如果科研与考核制度没有任何关系,我们所谓的学术研究可能就没有这么急功近利了。曹宏儒 34岁 副研究员青年教师做科研,完全没有团队优势,要么就是单枪匹马自己孤身努力闭门造车,要么就是挂靠到老教授团队中去,没有独立的科研环境,要想创新,实在是太艰难了!凌耀 30岁 助教事业无忧收入:依旧坚守清贫?今年9月,北京大学教师阿忆在网上自己的博客中公开了自己的工资单,将自己在北大做副教授的收入支出一一列出。一时间,“北大副教授哭穷事件”引发争论。而去年的国家税务总局的调查中,高校教师不是又被列为中国高收入者了吗?是贫是富,恐怕不是那么容易说清。我们学校的津贴,已经三个月没发了,每个月800元的基本工资,连朋友聚会都不敢参加,这样的日子,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熬到头。”看到自己的好朋友妮妮在网上的留言,刘菲在惋惜的同时又有些庆幸,作为同一个宿舍的姐妹,妮妮研究生毕业后回到老家做了一所专科学校的老师,自己却幸运的留在了广州某大学,一年多了,虽然平时工资也不高,但是各种补贴加起来,也能拿到3000多元。“我平常总在学校里呆着,住学校单身宿舍,没什么大的开销,父母条件也不错,这些钱基本我一个人用,完全够了。”生活对于26岁的刘菲来说,还是简单而美好的。薪水差不多的涂亮却感觉手头有点吃紧了:“因为家里条件不是很好,我是贷款完成本科学业的,直到考上了公费研究生,其间又帮导师代课,才可以养活自己。好不容易工作了,除了要还自己欠的助学贷款,还要尽量资助正在上大学的小妹,父母现在年龄也大了,时常生病,也需要寄钱给他们,光我这点工资,哪里够花啊?”28岁的涂亮至今还是单身,他腼腆地笑笑:“我这样的条件,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买上房子娶上老婆?大学里,由于学科热门程度及市场需求价值不同,教师之间的收入差距也在逐渐拉大,南开大学社会学系王处辉教授通过对高校教师收入进行过详细的调查研究,撰写了《高校教师收入知多少》一文,指出教师间的基本工资差异并不明显,导致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教师从校外获得的“灰色收入”。采访中,记者发现,除了一些经济管理、外语、计算机等学科,大多数学科的青年高校教师无缘问津这些校外的“灰色收入”,他们的收入,多数仍然局限于学校的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绩效工资和补贴。用他们的话来说,是“虽非清贫,也到不了小富。”
眼光放低点就好了,其实我们应该抱着感恩的心态去找对象,能陪我们一生实在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