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在普通高校的推广与发展 科技信息0 本刊重稿0SCIENCE&TECHNOLOGYINFORMATION2009 年第 23 期 武术在普通高校的推广与发展 许玲梁俏梅陈春燕刘惠莲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体育部广东广州510420) 【摘要】本文通过对普通高校武术运动开展的现状进行研究分析,提出普通高校武术运动存在的问题,探寻振兴高校武术运动发展的有 效途径和方法,以期为武术在普通高校的推广与发展提供参考与建议,使中国武术 之花在普通高校经久不衰. 【关键词】武术;普通高校;推广与发展 3"bePromotionandDevelopmentofWushuinCollegeandUIliversities XULingLLGQiao—meicHENChun-yanLIUHui-lian (ThePEDepartmentofGuangdongUniversityofForeignStudies,GuangzhouGuangdong, 510420) 【 Abstract]InthisPaper,ItwaspointedoutthequestionoftheexistenceofWushuinColleges andUniversitiesbystudyingandanalysingof Wushupresentsituation.toexplorethedevelopmentoftherevitalizationoftheeffectiveways andmeans,withreferenceandrecommendationsto collegesanduniversitiesforWushuinthepromotionanddevelopment,honoredforChinese WushuontheenduringinCollegesandUniversities. 【Keywords】;Development 0.前言 武术是中华民族的一项宝贵文化遗产,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中的 一 颗璀璨明珠.作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的代表.武术成为我 国普通高等院校体育教学内容的历史由来已久.是高校体育教学的一 个重要组成部分.高等院校作为学校的最高学府.在办学条件,办学的 规模,优良的生源方面都是其他学校所不能及的.因此普及武术运动, 促进全民健身,强化民族个性高校起着先锋和模范带头作用.武术在 学校的各类课程领域中.与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有莫大关系 的,除文,史,哲,艺外,当数体育领域的武术.能够培养学生坚强的意 志品质和良好的道德风尚,促进学生学业和事业的进步.历史上,以武 术为内核的尚武精神曾激励着无数有志之士为振兴中华而奋斗.由 此,武术对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的巨大作用是不言而喻的.高 校校园作为文化国际化传播的前沿阵地.有着其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和环境优势.大学校园中良好的人文素质,优越的人文环境发挥出的 强大的磁场效应,能为武术的国际化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 建立科学的校园武术文化国际传播系统,是武术国际化传播的重要任 务,重视高校武术发展和繁荣高校武术应是今后武术发展的一个重要 方面.本项目将从普通高校武术运动开展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分析 其存在的问题,探寻振兴高校武术运动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为普 通高校武术运动更好的推广和发展提供一些可操作性的建议. 大学生通过习武,可以促进身体发育,增强体质,提高预防和治疗 疾病的能力,培养正确的体态,塑造健美的体形;通过武术表演,比赛 能够促进人与人之间以及高校之间的正常交往和友谊,扩大大学生的 社交范围;通过武术理论的学习,还可以修养身心,提升文化档次,增 加文化底蕴,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同时,大学生拥有的科学文化知 识和现代思维方式对武术的发展又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高校校园 作为文化国际化传播的前沿阵地.有着其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环境 优势,大学校园中良好的人文素质,优越的人文环境发挥出的强大的 磁场效应,能为武术的国际化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重视高 校武术发展和繁荣高校武术应是今后武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因 此,对普通高校武术运动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探寻 振兴高校武术运动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 践意义. 1.研究方法 1.1 文献资料法:文献资料的收集与分析研究是本课题的主要研 究方法之一. 1_2 专家访谈法:根据本课题的研究目的以及在研究过程中遇到 一 些问题,结合当前武术在高校的发展实际征求广州大学城各高校武 术教师的意见. 13 问卷调查法:在搜集整理大量有关文献资料和相关研究成果 的基础上,设计反映本课题研究内容的问卷.向广州大学城十所高校 习武学生发放调查问卷500 份,收回有效问卷460 份,有效回收率 92%. 2.结果和分析 2.1 武术的发展简史及其在高校的发展状况 2.1.1 武术的发展简史 武术是中化文明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综深深扎根在中国这快 古老的土地上伴随中华民族的成长而发展,在五千年的中国传统演变 的历史长江中,逐渐发展成一个博大精深,千姿百态的体系,成为中国 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 到了近代,由于家业文明的衰落和冷兵器退出历史舞台.武术也 由盛及衰.然而,建国后,在党和政府的关心扶持下,武术重又焕发了 青春.改革开放给武术带来了新的机遇,北京奥运会对我国武术特别 是传统武术的推广和普通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目前,国内外习武热 潮不断掀起,武术组织,协会,团体逐年增多.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武术 走向普及化,国际化的过程中却或多或多地出现了"异化"现象,使得 一 些学者和武林老前辈痛惜传统武术精华不断丧失,武术市场的不规 范也使得人们对武术产生了不应有的误解.在新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条 件下,如何善特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并将它发扬光大是摆在我们面 前重要的课题. 2.1-2 武术在高校的发展地位及专家学者的建议 近些年来,由于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以及武术自身发展方面的原 因,高校武术开展状况却并不令人满意.随着国外竞技与非竞技的现 代体育项目纷纷引进普通高校的体育课堂,具有时代特征的街舞,体 育舞蹈,健美操:富有挑战性的攀岩,野外生存等:还有国外的武技跆 拳道,柔道,拳击,击剑等对抗性项目在普通高校体育课程中开展.深 受广大学生的欢迎,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设置已呈现出多元化方向 发展的趋势,武术在高校中的"地盘"正一点点被侵占.国内众多的专 家和学者对武术运动在我国高校的发展现状忧心重重,提出了不少有 益的见解并进行了大量的改革尝试,吕艳玲在《对普通高校武术课开 设状况的研究》中指出:加大宣传力度,充分调动学生习武的积极性. 加强对武术作用的舆论宣传,比如通过电视节目,广播,网络等,使每 位学生真正了解武术的历史特点和作用,了解习武的意义.体育老师 应多渠道,多形式,多角度,多侧面不断宣传武术的功能,充分调动学 生的积极性.骆红斌教授在《普通高校武术教学改革初探》一文中认 为:高校武术教学应"确立以健康为本的教学指导思想"和"确立以学 生为本的教学指导思想".他认为高校武术教学的目的就是"通过武术 教学,提高学生素质,增进健康,所有的内容,方法和手段都要围绕这 个中心".杨啸原教授在《试析武术教学改革》一文中认为:武术教学模 式和方法的改革应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fl,"转变.认为 "教师必须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加深加强对 武术技术动作的学习和武术攻防能力的理解与运用. 2.2 高校武术课程内容设置及学生对武术学习动机调查分析 2.2.1 高校武术课程内容设置调查分析 表1 学生武术课程内容设置调查表 课程内容设置选择人数百分比f%1 排序 太极拳4l289.6l 武术基本动作组合382832 科技信息 O 本刊重稿 OSCIENCE&TE0L0GYINFORMATION2009 年第 23 期 武术简化套路35577.23 散打3l568.54 女子防身术2l246.15 养生保健12527.26 从表1 可见,学生在选择武术课程内容设置中,选择太极拳和武 术基本动作组合的人数分别为412 人和382 人,分别占总数的89.6% 和83%.选择武术简化套路和散打的人数为355 人和315 人.占总数 的77.2%和68.5%.然而在所调查的学生中1oo%的女生均选择女子 防身术.武术的技击性,学习目的越来越明确,并对武术运动的健身功 能也越来越重视.武术运动健身自卫,陶冶情操的特点是吸引人们参 与到武术活动的主要因素之一,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对武术课感兴趣. 参加到武术运动中来.武术运动在大学的校园里逐步成为掌握加强自 身自卫本领和增进健康运动技能的一种有效途径. 2.2.2 学生武术学习动机分析 表2 学生学习武术动机调查表 学习动机类型选择人数百分比(%)排序 喜欢这项运动428931 健身自卫39886.52 塑造形体37681.73 健康需要31668.74 娱乐休闲与交流3O265.65 取得学分18O39.16 其他92207 从表2 我们可以看出:武术运动作为我国传统的体育运动项目. 在广大大学生的心理上有很大的亲和力,这项教育运动在大学课堂的 开展很受到同学们欢迎.学生自身对武术的喜爱,武术运动所具备的 健身自卫,塑造形体功能是吸引广大学生积极参与其中的重要因素. 高校学生参加武术运动的动机中强身健体,自卫所占比重较大.充分 体现了大学生把武术作为增强体质,提高生活质量的需要.娱乐和交 流的功能同样使武术运动在大学生中间倍受欢迎.当代大学生迫切需 要通过武术运动的开展达到休闲娱乐,相互交往和增进友谊.从而满 足自身生理,心理发展多元化的需求.通过高校习武学生的调查.93% 的同学喜欢武术项目,他们一致认为通过武术锻炼,可以增强人的体 质,发展机体各方面的能力,使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内 脏器官的功能得到改善和提高.大学体育作为学校体育教育的最后阶 段.对学生终身体育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要更好地发挥武术的 独特作用.在完成传统教学任务的同时,应积极激发学生对武术的兴 趣,培养学生终身健身意识和锻炼习惯,为使学生步入社会后继续把 武术作为健身内容打好基础. 2_3 普通高校武术发展存在的问题 热爱武术运动的学生人数占总体学生比例不高.大多数学生更喜 欢球类等娱乐性强的项目或跆拳道,瑜伽等时尚体育项目:武术的教 材内容滞后于时代的发展;普通院校和体育院校,本科生和研究生,有 不少课程用的是同一套教材,不能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武术 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落后;大学生的业余武术活动和训练份围不浓,大 学生的武术比赛活动更是很少. 2.4 武术在高校的推广 大学生是社会的中坚力量,具有较丰厚的文化底蕴,是传播和弘 扬文化的主力军,由此我们要重新审视高校的武术教学和武术运动的 开展,重视武术文化的传播方式和方法.大学生学习武术可能年龄偏 大,会面临一些困难,但体会和把握武术精神,思想层面的东西应该更 容易一些.根据体育心理学知识,体育态度的形成首先就是体育知识 与信息的获得.我们应该改变长期以来以学习武术动作为主的教学方 法和手段.应以传授传统文化和武术精神思想层面的知识为基础和先 导.普通高校应成为武术运动的基地: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武术运动, 最宜在文化氛围浓厚,学生思想活跃的高校中普及推广一一突出武 术的文化品味,还武术兼有的修身养性的文化功能,让学生在习武时 能兼修武德.提高情操. 3.结论与建议 3.1 普通高校几乎都开设了武术课,并且保证一定的课时;学生对 于武术的喜欢程度很高,学习武术的动机良好.但是,由于学生了解武 术的途径较窄;武术基础较差;学习时间不足,场地器材缺乏,缺乏自 我展示机会等方面的原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热情没有得到充分的 调动:各高校武术场地器材设施状况严重不足不能满足武术教学,训 练,锻炼的需求,制约了高校武术运动的发展. 3.2 武术课开展形式多样.但存在着教学内容单一,教材老化,课 时量少,"重技术,轻理论",教学手段落后,考核形式不合理等,不利于 高校武术运动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要积极鼓励大学生开展课外武术 训练活动,支持他们参加各种比赛.使他们的武术水平在交流中不断 提高. 3.3 通过多种宣传途径,加强对武术宣传.使广大师生正确认识武 术,真心的热爱武术,充满热情的去学习和练习武术,进而促进高校武 术运动的普及和发展.加快武术师资队伍的建设,促进师资数量和质 量的提高.学校武术运动的振兴不能仅靠体育教师的努力,还要充分 利用学校的资源优势,切实加强学生的人文教育和传统文化的教育,为 学生习练武术提供丰厚的文化底蕴. 3.4 加大武术教学内容的改革,增设散打,短兵等对抗性项目;广 泛运用多媒体教学,完善现代化教学手段;进一步完善选课制度,提供 多样化的选择内容.行人本主义的考核制度:多渠道组建各种武术协 会,促使武术活动课内外一体化,培养学生的武术兴趣,使之逐步形成 长期从事武术锻炼的习惯. 【参考文献】 靳苏,高校武术对开展全民健身的意义『J].中国科技信息,2007.20:171. 杨建营,邱丕相,杨建英.学校武术的定位及其教育体系的构建fJ].山东体育学 院.2008(9)73—75. 崔浩澜.高校武术教学与改革的调查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2005(12)102 — 1o4. 扬建营,邱丕相.新时代背景下普通高校武术选项课的改革[J].武汉体育学院 .2008(8)58—59. 《关于武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研究>课题组.改革学校武术教育,弘扬中华民 族精神叫.中华武术,2005(7)425. 李铁年,广东部分高校学生参与武术运动现状与影响的调查研究[J].湖北师 范学院.20050)98—101. 作者简介:许玲(19738 一),女,汉族,江西南城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体育 部副教授.上海体育学院在读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产业与管理,体育教学 训练. ※基金项目: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8 年教改项目——中国传统 武术在普通高校的推广与发展. [责任编辑:张艳芳] (上接第37 页)增加的情况.而在相同的投加量下,由于PAFC 兼具铝 盐和铁盐的絮凝特性.PAFC 去除浊度的能力比PAC 强. 同时,结合混凝剂的最佳投药量理论公式的分析,可知原水浊度 50~400NTU 时混凝剂最佳投量总体上随原水浊度的增大而增大.此时 混凝关键在于提高颗粒粘附的概率.e 【参考文献】 石宝友,汤鸿霄.聚合铝与有机高分子复合絮凝剂的絮凝性能及其吸附特性 叨.环境科学,200021(1):18—22. 赵春禄,刘振儒等.铝,铁共聚作用的化学特征及晶貌研究[J].环境科学, 1997,17(2):154. 高和气.巢湖微污染承质状况及处理技术叨.安徽职业技术学院,2004,3 (3):25—28. 【苏1E Ⅱ 巴宾科夫着,郭连起译.论水的混凝【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2 年第一版:152—164. [责任编辑: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