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别如下:人才培养目标:学术学位主要培养在高校和科研机构从事教学和研究的专业人才,重在培养有学术创新、主要研究型的人才。
专业学位主要培养各行各业特定职业的专业人才,注重知识、技术的实践应用能力培养。培养模式:学术学位的培养模式主要是以“质量出口把关”的同等学力申硕形式,涉及的在职研究生专业有哲学、文学、新闻学、艺术学、经济学、金融学等。专业学位在改革后,主要是进行入学选拔的一月联考,经过全国初试、院校复试的人员,才能成为工程硕士、MBA、MEM的专业的正式学员,难度比较大。报考条件:同等学力申硕形式中的学术专业要求报考者必须是获得学士学位3年及以上的人员,而一月联考专业学位则允许本科应届生报考,或者是已经取得专科学历毕业满2年及以上的人员报考。相比较的话,专业学位的报考条件更为宽松。报考时间:同等学力申硕学员一般在通过院校资格审核后,就能入学参加学习,统考则是每年三月份报名,五月份考试,而一月联考专业需要与全日制研究生一起报考,每年十月份进行网上报名,十一月份进行现场确认,十二月底或者是次年一月初进行全国初试,接下来还有院校复试、面试,才能被正式录取,在每年的九月份正式开学。拓展资料:中国实行的学位教育主要分为:学术型学位(学术理论研究)或专业型学位(注重操作实际能力)两种教育并轨。中国学术型学位按招生学科门类分为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艺术学13大类,大类下面再分为88个一级学科,88个一级学科下面再细分为300多个二级学科,同时还有招生单位自行设立的760多个二级学科。中国实行的学位教育主要分为:学术型学位(学术理论研究)或专业型学位(注重操作实际能力)两种教育并轨,但一直以来,更偏重学术型学位教育,而少注重专业型学位教育,所以很多学术型学位研究生毕业后,只能大谈阔论,能理论能研究,但操作能力差。为了与世界上学位教育接轨,因此增加专业型研究生教育。在每年的10月联考中,录取的都是专业型学位研究生,但那毕业后,只有专业学位证,而没有毕业证书,只有参加1月份全国统考后,才有毕业证和学位证。其实每年1月统考中,早就有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注重操作能力型学位)如法律硕士等,但专业太少。按照专业和用途的不同来划分,研究生可以分为普通研究生和特殊种类研究生(专业学位研究生)两种,专业学位研究生是区别于一般意义上侧重理论、学术研究的研究生教育,专业学位教育旨在针对一定的职业背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专业学位,一般指有专门职业要求的研究生教育学位,区别于侧重理论和研究的学术型学位,主要培养有特定职业背景的高级专门人才。目前我国主要在硕士层次设置专业学位,经批准已经在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教育、法律等十多个学科,举办专业硕士学位教育。专业学位原则上招收大学本科后有一定专门职业实践经验的人员,2009年个别专业招收的学生范围开始扩展到应届本科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