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求艺—您的留学规划师

某人的籍贯、祖籍各指什么

118次

问题描述:

某人的籍贯、祖籍各指什么,在线求解答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本人的籍贯A、出生地B、成长地C和现居地D分别是四个地方,被这个问题困扰了十多年,所以从个人的理解上说一说。

我对于四个地方的身份认同感约为:A 5%,B 15%,C 75%,D 5%。根据我自己的经历来总结,身份认同感大多来自于自己在这个环境中的亲身经历和与其的情感羁绊,剩下少部分来自于长辈的讲述和客观存在的血脉来源。而且这些因素对身份认同的影响在年少时最为显著。先说籍贯,个人认为籍贯是这其中最不需要太过纠结的。籍贯,也就是祖籍,即祖辈的长居地。很多人,包括我在内,甚至从来没有去过自己的籍贯地,对于它的认知也基本止于户口本上的籍贯一栏。前一段时间有一个假装成纪录片实际上是半鸡汤半广告的视频非常火,主题是通过你的DNA寻找你祖辈的发源地。视频中很多参与实验的人都表示非常愿意去这些地方旅游。就我自己来说,我也很愿意去自己的祖籍看一看,甚至在外碰到这个地方的人愿意提一句我的祖籍也是这里,但是身份认同就绝对谈不上了。我觉得这种心理跟“移二代”也有相似之处。其实从小在国外出生长大的华裔对其它XBC,甚至是中国留学生,都有一定的亲切感,只不过会表明自己是中国人的就少之又少了。现居地一般是大学或是单位所在地,是一个人自由生活开始,努力打拼的地方。这两个其实也有很大区别。由于大学环境单纯,同窗情谊深厚,生活压力小,很多人会把大学所在地当作第二故乡。但是工作所在地不同,工作的辛苦和生活的艰难很容易使人产生漂泊的感觉,自然影响你对这个城市的印象和认同感。最难说清的还是出生地和成长地,因为影响两地身份认同的因素非常之多。倾向于认为自己是成长地人的特点:搬家时间早,返乡频率低,户籍已迁移,亲近的家人都在成长地,以及朋友同学在成长地数量多。我是小学的时候从B市搬到C市的。一开始我还认为自己是B市人,对C市有种排斥和陌生感,会想家。但是随着在C市居住时间越来越长,甚至超过了我在B市居住的时间,我开始对身份认同感到困惑。我的生活在这里,我的人际关系在这里,我的三观在这里形成,我对这里充满了感情,我自然而然地开始认为自己是C市人。但是我用了很长时间才能承受得起对外这么说的心理负担,因为这其中有太多阻碍。比如我家人认为我是B市人,我担心别人批评我忘本、虚荣,C市的排外情结等等。所以直到现在我都没参加过任何一个地方的同乡会,看中超的时候没办法毫无顾虑地支持一个队,自我介绍的时候还会有些微心虚。即使我理智上知道这一切不过源于自己过于在意他人的眼光。一句话总结,你觉得哪个地方对你的成长和性格影响最大感情最深就大胆地说自己是哪里人吧。每个人的经历都不一样,没人有资格评判你的身份认同感,因为这是很私人的感觉。只是切记不以地小而自卑,不以地大而虚荣。共勉。断断续续地写了好久,终于写完了。感谢题主,让我有这个机会把多年来的困扰和思考都理清。希望我的答案能对您有些帮助。

某人的籍贯、祖籍各指什么

其他答案

这是两个问题。

籍是指职业,过去有“贱籍”之说。贯是指今天意义上的籍贯,过去被称为“本贯”。

农业社会的中国,人们的生活相对简单,而且安土重迁。既不愿意改变生活居住区域,又不愿意改变职业。而且,这都不是自己想改就能改的。有的人世代务农,有的人世代工匠,有的人世代经商,都有各自的不传之秘,愿意传给子孙后代,给他们留下一样谋生的本事。甚至还有“帮”,马帮、漕帮、盐帮、绍兴师爷。

官府发现,这样的社会很稳定,利于统治管理,干脆国家参与管理,不允许你随意改变。

籍贯什么时候确定,这跟每一个家庭、家族的稳定性有关。

在宗族观念中,大家族一般会给自己的家族确定一代始祖,以始祖的居住地,一般也就是二代祖的出生地为后代的“本贯”。孔子的后代,走到哪儿都有资格说自己是山东曲阜人氏。

普通家族,在迁徙之初可能会念念不忘自己的家乡,虽经官府报备、批准入贯,但还是会强调自己是外乡人,并时刻不忘提醒自己怀念故乡。但几代人过后,从血缘上都融入当地人的生活,“故乡”也只是剩下一个概念。比如福建的客家人,自宋代从中原南迁入闵,但他们到现在还有自称是“洛阳人”的文化。

再有,中国近代有位文豪叫梁实秋。他家本是浙江杭州人,他祖父到北京做官,举家迁入北京,经宛平县知县批准,入北京籍。梁先生本人即出生于北京。如今都会把梁实秋归为北京作家,但介绍他的时候,往往会加上一句祖籍浙江杭州。

我家是河南南阳的,我到北京上学,籍贯一栏里填的是河南南阳,对人家说也是河南南阳,自己认为也是南阳人,说梦话都是南阳方言。我这个姓,据考证也起源于南阳。我曾经以为我们家从秦始皇那个时候开始,就没搬过家。但,有一天我爸跟我说,他小时候听老人们说,我们家这一脉是从山东迁过来的……凌乱了。

于是我们可以做一个结论,官方的籍贯,如另一位答主所说,是报户口的时候确定的。而文化心理层面的籍贯,是在历史上慢慢确定的,最少需要两代人。

为你推荐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在线报名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