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的一家机器人技术公司,研发工程师斋藤正人和他的同事们正在为一款名叫“艾莉”的智能机器人准备出国外旅行所需用品。
“艾莉”将前往美国加州的索尔普赖斯,参加一个国际机器人展览会。这是日本科学家首次将工业用机器人派往海外。日本曾在1999年通过一台名为“白兔”的太空穿梭机器人,实现了对美苏等国太空竞赛的超越,而在21世纪初,日本推出的机器人“光智”,则曾代表日本和欧洲、美国、俄罗斯等国开展太空机器人对话。这次将前往美国参展的“艾莉”,是STEM TOUCH公司的产品,2008年该公司曾经将这一产品带到上海世博会日本馆,对公众开放触摸。它拥有5个自由度的动作,能够与人类进行交流,通过触摸屏幕辨别人们提出的问题,并做出理解、回答。日本还曾经把一辆搭载了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的原型车“MM-1”运往联合国总部,进行试验性行驶。参与这一项目的研究人员们,希望今后能够把日本的汽车技术向海外推广。2009年11月,日本又试驶了一艘装载有自主导航系统和水下设备的“深海2号”无人潜水器,船体在美国加州进行试航。推动中日韩三国政府联合研发新型地铁的“K-Train”无人自动运输系统的韩国现代集团,正在考虑向中东地区输出这种技术。现代XD公司总裁李秉喆二世不久前去了以色列,希望与那边的企业合作。李秉喆二世表示,韩国在尖端产业技术方面也处在世界前沿,现代汽车集团等很多韩企一直在努力开辟海外市场,扩大国际影响力。而与三国政府间的合作,将有助于加强区域间的协同作战能力,并加速尖端技术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针对诸如欧美“再工业化”给日本带来的严峻考验,日本企划院秘书长平沼赳夫在日前召开的一次经济专家座谈会上表示,日本应对西方“再工业化”采取的首要对策,就是“积极引进海外技术”。他还指出,日本与中美欧在技术、产业领域的竞争才刚刚开始,“在经历了200多年连续经济增长后,人类正面临一个重大历史转折期,走向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共生社会……”平沼赳夫说,日本应抓住这一“契机”,实现从“技术立国”到“创造立国”的转型。“如果以实现亚洲价值主义为目标的多边开发合作不能顺利推进,那么今后国际社会将面临更加危险的情况。”日本前经济产业省次官(副部长级)平林克彦在日前结束的一次有关研讨会上谈到日本当前的国际形势时表示,日本应主动扮演引领区域合作、推进多边开发的“旗舰”角色。一些分析家指出,面对由美元主导的国际金融体系带来的日益恶化经济形势,以及欧美主要国家在产业技术发展上的“再发力”,日本若能及时改变以往过度依赖美国等欧美国家的现状,制定好面向未来的基本方针,由“中间大一圈”转变为“更主动地冲出去”,以亚洲为中心,积极地扩大对外经济和技术的交流,在协调区域内各国利益的基础上推进自主开发与利用,或许就能在国际经济舞台上摆脱现有困境,迎来更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