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发布的《2018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8年,研究生招生85.80万人,在学研究生273.13万人。
近三百万的研究生中总有一些学生与导师相处时关系不和谐,有的是学生不喜欢导师,有的则是导师不喜欢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来看,如果觉得自己不喜欢导师该怎么办呢?一、应该换个角度仔细想想“我为什么不喜欢自己的导师?”研究生不喜欢导师的原因很多,自己的不喜欢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是对导师为人处事方式的厌恶?是对导师教学研究方式的不认可?是对导师素质的鄙视? 针对这些问题深入分析一下原因,到底是哪方面原因导致自己不喜欢这位导师。这将有助于自己调整对导师的认同感。如果自己认为这位导师存在人品或者形象等方面的问题,那么我们就可以这样想:我是向这位导师学习的是专业知识与研究方法,其他方面无须向他学习,完全可以向其他人品和形象好的导师或者前辈学习。如果自己认为是因为这位导师专业水平差而不喜欢他,那么我们可以强化自我学习与研究能力的提高,同时多找机会向其他任课老师请教学习。另外,还应该认真想想:是自己对他人包容度不够?有的学生会仅凭一些个人的直观感觉对导师下结论。他们不喜欢某位导师的原因有时很简单,也许就是因为这位男导师“娘”!还有的认为导师很“偏心”,因为导师往往会对成绩优秀的研究生宽容许多,这可能就是学生眼里的“偏心”。
二、接受不完美的导师、尊重你的导师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有的导师教学和人品都没有问题,但就是比较严厉和苛刻,这样也容易不被学生喜欢。人的一生免不了会遇到各种性格的领导或老板,而我们学会接受一位并不完美的导师、学会与一位苛求的导师相处的同时,我们也是在积累与一位严苛的老板相处的成功经验。而且不管你的导师在为人处世上跟你是不是合拍,他作为你的恩师,其实都应该赢得你的尊重,所以我们在很多时候不要总是跟导师对着干,而应该学会换位思考,多从导师的角度考虑问题,多理解自己的导师,多尊重导师。有了尊敬,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要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去发现导师的长处,学会感恩,懂得珍惜,善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最后让你看看一则小故事,其中的道理自己慢慢感悟宋代大诗人苏东坡与名僧佛印和尚是好朋友。一次,苏轼与佛印约定要在人静之中察看一下对方是什么样子。苏东坡先察看盘踞而静坐的佛印和尚,苏轼说:“大师呀,您这时像一堆屎。”佛印和尚再看盘踞而静坐的苏东坡,然后却说:“苏学士,您这时俨然是一尊佛。” 苏东坡开始很有点得意,自以为这次胜过佛印和尚。一会儿,他心里就在猜疑,佛印肯定不会让人轻易别人捡便宜的。但他一直没有弄清佛印的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回到家里,他把这件事告诉苏小妹,不料聪颖过人的苏小妹听过之后就笑起来。她对苏东坡说:“佛印和尚的话意思很明白,那就是:倘若人的心里有屎,便看人也是屎;倘若人的心地是佛,便看人也是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