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为“畲瑶同源”的根据是:在汉文文献中通常称畲族叫“瑶人”或“畲瑶”,畲族族谱中也自称为“瑶人”或“瑶家”;分布在粤东的操苗瑶语族语言的畲族,在海丰、惠阳被汉人称为“畲人”,但在增城、博罗的畲族却被称为“山瑶”;畲族保存的《开山公据》(又名《抚瑶券牒》),与瑶族民间保存的《过山榜》内容十分相似;氏族图腾相同,都信仰槃瓠传说。
持“畲族来源于古越人”说的论据主要是从越、畲的地理位置分布、民间传说及一些字意、字音的演变去推论。现在许多学者倾向于“畲瑶同源”说。现在,认为“畲族源于‘长沙、武陵蛮’说”较为流行,且被大多数学者所接受。最有代表性的是吴永章的《畲族与瑶苗比较研究》。文章对畲瑶同源进行了论证,认为畲族源于“长沙武陵蛮”后裔。其论据是:第一,畲族流行的槃瓠传说与史籍所载的汉晋槃瓠传说合若符节,而汉晋的槃瓠蛮,以地域名之就是“长沙、武陵蛮”。第二,畲族的社会与习俗,在历史上“槃瓠蛮”的社会与习俗极其相似,有一脉相承的关系。第三,畲族与苗瑶同是槃瓠后裔,是同源异流的关系。特别是畲瑶之间社会与习俗更是密不可分。后来因迁徙路线不同,在各自不同的环境里,经长期的历史发展,才逐步形成不同的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