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当时这里就有人类活动。
在闽南地区,原本居住的是古百越族,他们不是一个统一的民族,而是各据一方的部落。这些部落有的生活在山区丘陵地带,以农耕为主,被称为山畲(畲族);有的生活在江海之滨,以捕鱼为生,被称为疍家。在闽南文化的形成过程中,闽越族群起到了重要作用。他们由若干族系组成,包括本土土著闽族(即商周以来的“七闽”部落或部落联盟)、南迁的越国王室宗族及其族众、部分入闽楚人以及可能来自中原的汉族移民。这些族群所带来的中原文化与山畲水疍的原住民文化相互交融,从而孕育出了独特的闽南文化。在两宋时期,福建的开发取得了巨大进步,茶、甘蔗等商品作物种植,瓷器、棉布、丝绸、造纸等手工业商品生产,以及采冶金、铜等矿冶业和造船业等都在全国居重要地位。特别是南宋期间,福建经济、文化发展已是国内前列。泉州港在北宋时期就设立了市舶司,成为当时国际上的著名商港,对外海线交通十分方便。宋元时期,泉州更是成为“海上丝绸之路”启航点和东方大港,阿拉伯人与波斯人到泉州经商,带来了伊斯兰文化,进一步丰富了闽南文化。同时,以朱熹为代表的闽学在福建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对闽南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以上只是闽南历史的一部分概述,闽南的历史文化悠久丰富,还包括许多其他方面,如宗教信仰、艺术、民俗等。如果您对闽南的历史感兴趣,建议进一步阅读相关文献和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