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观点认为,移民火星需要能源、水、氧气、建筑材料和食物,前四个条件在火星表面利用先进的技术都能够满足,而食物却很难自给。
一方面,火星表面无法孕育生命,更不要说种植相关植物了,除非在建立生存空间的时候,也要建设一个封闭的“农田”,这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另一方面,人类不仅仅需要种植粮食,还需要肉类来补充蛋白质,而携带动物进行太空繁育,对科学家们来说又是一个巨大的考验。最新研究表明,“蟋蟀农场”或许可行,即以蟋蟀为食。虽然食用昆虫令人抗拒,但蟋蟀作为蛋白质含量较高的昆虫之一,的确有望成为人类未来移民太空的食物来源。此外,科学家表示,假如未来有100万人陆续移民火星,那第一批人需要克服巨大的困难,发展“细胞农业”或许可以代替难以下咽的“蟋蟀餐”。利用这种方式,人们已经能够降低人造肉的成本,并且可以满足大部分的营养需要。虽然移民火星还需要数十年的准备,但是时间飞逝,科学技术也在不断更新,人类移民火星的时间可能也会提前。对人类来说,生存在太空中远不如地球上安逸,不过为了人类探索事业的发展,为了更好的延续人类文明,这一步我们必须迈出去。相信未来某一天,人类可以在火星上实现自给自足,说不定我们还能吃到来自火星的“进口”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