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内容付费 @西瓜付费专栏管家 @头条号 知识付费行业,存在的意义,到底是什么?能解决什么问题,不能解决什么问题?只有把一个行业存在的价值和局限性,全都搞明白啦,才能知道,我们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
如果认为,知识付费行业,就是为了缓解用户的“知识焦虑”,或者为用户提供“谈资”,这些想法,经不起推敲。 真正焦虑者,是没法学习的,因为,他们学得越多,越会发现自己无知,从而更加焦虑。而真正热爱学习的人,恰恰是不焦虑的,正如胡适所说“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 而给用户提供谈资,这个想法更糟糕。首先,在这个信息爆炸时代,谈资无需付费。其次,对用户来说,要想让这个谈资有效,越少的人知道越好,如果用户不愿意传播,你的课程是卖不好的。 所以说,“智商税”真没那么好收,我们还是要踏踏实实做出一些对用户真正有价值的东西。近两年中国内容付费用户规模呈高速增长态势,2019年内容付费用户规模将达1.88亿人。那么我们再往后推,未来五年呢? 数据显示:2019年知识付费的市场大约有200亿左右,到2025年可以到500亿左右。下面我们做两个假设:
1、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无法适应快节奏现代社会的图书影音很可能像报刊电视那样逐步下滑,而基于网络和移动端的内容消费可能成为未来的主流,这会是一个多大的市场?2、线上内容消费的人群中,付费意愿和能力相对较好的新中产人群,首要的问题不是“无聊和需要放松”,而是“缓解身份焦虑、获得阶层标签和寻找继续向上的优势资源”。如果以上两点成立,那么相较于纯粹娱乐内容,寓教于乐的知识付费会有一个明显的增长期。当媒体报道称喜马拉雅要从知识网红第一平台升级为“内容消费第一平台”时,我们无法评价这究竟是目标愿景还是营销口号,但无论喜马拉雅123知识节和66会员日惊人的6000万销售数据,还是得到的精品专栏打造出的一个个爆款神话,似乎都在预示着知识付费确实正在成为内容消费的增长引擎和重要组成。所以,老铁们去占领每个图书曾经占领的市场吧,去打造知识付费领域的《影响力》、《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吧,细分领域是我们的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