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字怎么来的,网上有很多版本,大多都无稽之谈 说政府为了省钱少建房子多种树因此把HDB(新加坡的组屋)给建成斜坡状 或是政府在建造组屋的时候资金不足,因此让建筑师采用斜坡的形式以节约用地事实上,在新加坡最早的土地制度中并没有“坡”这一说法——因为“坡”指的是有斜度的地面。
而在新加坡,所有的建筑都是建立在平地上的。直到1963年,新加坡与马来西亚组成联邦后,两国才开始共同开发东马海岸的石油资源。由于当时的技术条件无法将油田直接建成陆地,于是,石油公司便计划在海面上修建一座平台,再从岛上运进各种设备。但海上平台的设计必须考虑到台风等自然灾害,以及油轮进出时产生的潮汐作用。为此,工程师们特意将平台的结构设计成倾斜的,并在岛上进行模拟试验。图:早期的新加坡,到处都是正在兴建中的组屋。然而,这些组屋并不是建在斜坡上 正是这种独特的设计方案,使得新加坡在遭受了1972年和1975年的两次台风袭击后,石油设施并未受到太大损害,保证了生产的顺利进行。而拥有独特建筑结构的平台也赢得了“坡”的称号。 “坡”开始成为新加坡的代名词。甚至在新加坡以外的地区,只要提到这个城市国家,人们也会下意识地把其与“坡”联系起来。不过,在新加坡本岛之外的其他三个岛屿上,却少有“坡”的身影。因为在设计上,这里更考虑到了自然的地形特征。比如,乌敏岛(Singapore’s third-largest island)几乎全被植被覆盖,在岛上开辟住宅用地相当困难。这里的住宅区就显得错落有致。另外两个外岛如裕廊岛和德光岛(Jurong Island,也是新加坡最大的工业园区之一),原本是被填海的沼泽地,虽然也有大量建筑,但是地势相对较平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