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读的物理。
先说结论,日本的物理要比中国容易很多。 学的内容上,日本大学院(相当于我国的研究生)的物理学专业,基本上分为四个学科,量子物理、凝聚态、天文和放射线。其中前面三个是理论方向,后面一个是实验方向。每个学科下面又分好几个研究领域,例如量子物理下面就有量子光学、量子信息、量子器件等。虽然看起来分类很细,但实际上每个领域内所学的知识都是大同小异的,只是因为研究的对象不同而使教材内容有所不同而已。因此刚入学的时候我有些同学还因为分在了冷门专业而窃喜(实际上那个冷门专业的学习内容比另外三个热门学科还要辛苦)。学的东西难易程度有差别但都不是天差地别。需要提醒的是,无论什么课程,上课老师基本都是把本节课的内容全部讲完,不会留作业让你复习或者预习。也就是说你需要在课堂上就把知识点都全部记下来。如果记忆力不好或者上课走神,很有可能下课后就忘掉了。所以日本学校的物理对学生的记忆力和自觉性要求很高。这点跟国内很像,但比起国内来要求更高一些。学习的过程比较痛苦。日本的教材除了个别经典之外基本上都很深不见底,而且很多内容非常枯燥且容易让人产生厌烦情绪。可能中国人习惯了国内的应试教育,会认为日本的考试难度高,题目难。但是事实上日本的理综和数学的考试题目都比较基础,答案也比较固定,只要把基础知识掌握了就能拿到高分。最难的地方在于对于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由于中日的语言限制,再加上文化的差异,很多人即使读了日语版的教材仍然很难理解其中的内容和思想。特别是量子力学这种更加需要学生具有很高的抽象思维能力的科目,很多知识点翻译成日语以后更是让人一头雾水。不过随着学习的深入,很多知识点会变得易如反掌,最后阶段的学习也会轻松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