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放结论,民国留学热主要起源于清末新政的科举改制,目的之一就是培养新型人才——当然其实也不能完全这么看,因为清末的新政改革本身也是为了救亡图存,而挽救清政府的最紧要关头就是要应对列强的瓜分行动(这从庚子赔款的来源就可以管中窥豹),因此可以说为了应付外敌与列强争夺在中华的土地与利益(主要是在华北与东北地区),清廷开始大量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以利于更好地融入近代国际社会并维护中国的权益; 而到了民国时期,延续科举制度这一选择已经难以满足社会的需求,于是国民政府继续推行新式教育体制,鼓励留学,甚至派留学生的费用都比过去低廉许多,而之所以出现兴办留学热潮还因为有外国政府与民间力量提供了大量的资助(包括奖学金与补助金两种形式),这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留学经费不足的问题; 至于学习的专业则是百花齐放,主要是根据学生个人的意愿以及国外相应的教育资源而定。
首先就个人而言,我本人是1958年作为自费留学生赴苏联学习的,当时在苏联可以学习的专业相当多而且不需要预先指定,只要是学校有相对应的教育资源都可以进行学习,所以可以说是根据个人的兴趣来选择的,比如我就选择了冶金机械工程专业; 再比如说我的同学,他原本在国内学习的是航空专业,但是到了苏联认为自己的俄语水平不足以报考莫斯科航空学院,于是改学导弹,后来又因国际形势的变化,苏联与中国交恶,中国停止向苏申请护照和签证,于是他又转而学了经济并在回国后成为中国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其次说学校的因素,即国外可以提供哪些专业的教育资源。以苏联为例,无论是本科还是硕士或者博士,只要你的学业顺利完毕并且通过考试,就可以获得相应的学位,然而问题在于并不是所有的专业都在本国受到认可,譬如你如果在苏联学完了物理学,想拿回美国直接找工作是不太可能的,必须从头再来重新读本科,这也是很多中国留学生选择的策略,即在苏联先学完本科,然后回国再读一个本科,这样既能省下不少的费用又能节省不少的时间; 但是如果你要是学完了某个特定的领域,比方说火箭研制,由于苏联在此方面的专业人才本来就极为匮乏,于是你的学习就不存在什么问题,无论将来你是留在苏联工作还是回到中国,你的职业都将会受到社会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