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政策”本身是一个主观定义的概念。
对一个社会的评估标准不是只有一个“好”字可以概括的,不同社会形态、发展阶段和国情的情况下对“好”的定义也是不相同的。 所以这个问题其实是在问,哪一项政策能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人民的需求,降低人民的痛苦。 那么这里就需要引入一个概念——福利(Welfare)。何谓福利?经济学上给出的定义:人们根据法律和合同从政府那里所得到的各种支付,包括货币和非货币的形式。即公共部门提供人们的收入、津贴、服务或设施,目的是使民众受益。 由此我们可以将“好的政策”转化为“提供高福利的政策”。而福利本身又可以分为正的福利(Posititve welfare)与负的福利(Negative welfares)两类。所谓正的福利,指的是当一个人拥有较多资源时,他选择以较低的概率从事风险活动,从而获得的收益。就是花极少的钱就能获得极大的满足。比如,在医疗保险制度下,当人们患病时能得到有效的治疗,不再为昂贵的药品和治疗费用担忧后,他们自然能享受到更多的幸福;又如,通过累进所得税制度,当穷人的税收负担小于富人的税收负担时,整个社会的福利也会有所增加。 负的福利指的就是减贫。如果一个社会能使所有人都能充分享有自由、平等和尊严的话,贫穷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因此减贫也就是提高了全社会福利的水平。所以回到最初的问题,要想得到“好的政策”,就必须让政策能够尽可能多地提供正的福利和负的福利。 对大多数人来说,可能更倾向于选择能同时提供正的和负的福利的政策。然而现实情况是,一种政策往往只能提供其中一种。在一个经济体内,要想同时扩大税基和提高税率(实现财政收人最大化),势必会造成穷人所占的比例增大,这同时也增加了政府的义务,扩大了政府的负福利。同样,医疗制度实行免费医疗固然可以给民众带来大量正的福 利,但却会加大政府和纳税人的负担,从而造成政府支出不断上涨,进而减少百姓的福利水平。也就是说,要同时实现高福利是不可能的,政策在选择时必然要在福利的不同形式间进行权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