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清朝收复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六月十四日,施琅率领战船300 余艘,水师2万余人,仍自铜山出洋,第2天上午,战船即陆续到达澎湖海外。
十六日曾发生小规模海战,双方各有损伤。二十二日清军分三路出击,与郑军决战,施琅亲率主力担任中路主攻。
清军利用“风利舟快,瞬息飞驶,居上风上流之势,压攻挤击” ,一鼓作气,经过七八个小时激战,大败郑军。刘国轩率所剩几只小舟逃回 。
澎湖为 门户,一旦失守, 即失去了屏障。施琅派员到 劝降,联络刘国轩。刘国轩见大势已去,于是派兵监视郑氏统治集团,郑克塽、冯锡范只得上表求降,八月清军胜利进驻 。
由于郑氏集团政治腐败,所以清廷统一 得到 各族人民的支持和拥护,清军至 时“百姓壶浆相继于路,海兵皆预制清朝旗号以迎王师”。
清朝统一 后,施琅恳切陈辞,阐述利害,得到大学士李蔚、工部侍郎苏拜、都察院左御史赵麟等人的赞同和支持,于是康熙帝始决定坚守 ,在 设 府,下辖 、诸罗、凤山三县,隶属福建省。
、厦门合派一道官管辖。并派兵8000 人驻防,设总兵一员,副将二员,澎湖亦派副将一员统兵2000 人驻防。这样, 重新统一于清王朝中央政府的管辖。
2、福州船政局成立
福州船政局是晚清政府经营的制造兵船、炮舰的新式造船企业。亦称马尾船政局。 1866年左宗棠任闽浙总督时创建,稍后由沈葆桢主持。
任用法国人日意格、德克碑(为正副监督,总揽一切船政事务。船政局主要由铁厂、船厂和船政学堂三部分组成。
1869年6月10日,船局制造的第一艘轮船万年清号下水。船政学堂(求是堂艺局)设制造、航海两班,要求学员分别达到能按图造船和任船长的能力;并派员留学英、法,学习驾驶和造船技术。
3、八一九事件
八一九事件,又称“苏联政变”、“八月政变”,指1991年8月19日至8月21日在苏联发生的一次政变。
当时苏联中央政府的一些官员企图废除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并取得对苏联的控制,政变领导人是由苏联国防部长亚佐夫元帅、克格勃领导人科留奇科夫等苏联***强硬成员和保守派组成。
他们相信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计划太过分,并认为他正商议签订的《新联盟条约》过于分散权力给与众共和国。
俄罗斯总统叶利钦拒不服从紧急状态委员会的命令,号召举行政治罢工,抗议亚纳耶夫等人发起的行动。20日,莫斯科实行宵禁。
21日,戈尔巴乔夫宣布已完全控制了局势,并恢复了一度中断的与全国的联系,苏联国防部决定撤回部署在实施紧急状态地区的部队。苏联内阁发表声明,表示完全执行总统的指示。
此次政变虽然在短短三天内便瓦解,且恢复了戈尔巴乔夫的苏联总统权力,但此事件粉碎了戈尔巴乔夫希望使苏联至少在一较松散体制下维持一体。
4、孙立人事件
对孙立人一直疑忌,但一九四九年八月仍任命孙为 防卫司令,次年三月升他为陆军总司令。
原因在于 迫于美国大陆双重压力,自身难保,重用孙立人乃不得已之举。
韩战爆发后, 转危为安,美援源源而来,蒋氏父子才陆续采取措施清洗挟美自重的高官——一九五三年春罢黜吴国桢,一九五五年整饬孙立人。
5、斯大林格勒战役爆发
斯大林格勒战役又称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纳粹德国对争夺苏联南部城市斯大林格勒的而进行的战役。
斯大林格勒是苏联中央地区通往南方重要经济区域的交通咽喉,战略位置极为重要。若德军攻占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向北可攻莫斯科,向南可出波斯湾。
斯大林格勒以西、以南是是苏联粮食、煤炭以及石油的主产区。如果德军占领这一地区,苏联就会失去这些战争所需要的重要资e68a84e799bee5baa6e79fa5e9819331333431346433源。
斯大林格勒会战是纳粹德国遭遇的战略范围最严重的失败,不仅终结了德国南方集群自1941年以来保持的攻势局面,而且直接造成了苏联与德国总体力量对比的根本变化。
从世界范围看,斯大林格勒会战与同时期发生的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及阿拉曼战役一起,构成了1942年底反法西斯战争大转折的标志性事件,但斯大林格勒战役并没有让德军完全失去主动权(斯大林格勒战役后的库尔斯克战役才让德军完全失去主动权)。
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东部战线的转折点,单从伤亡数字来看,该战役也是近代历史上最为血腥的战役,双方伤亡估计约2,000,000人,参与该场战役的人数也比历史上的其他战役都来的多,更以双方无视军事与平民分别而造成的伤亡著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斯大林格勒战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孙立人事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八一九事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福州船政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清收复 之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8月21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8月20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8月19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8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