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768~824),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
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并称“韩柳”。论说文在韩文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的《师说》、《原毁》、《讳辩》、《争臣论》、《论佛骨表》等作品,形式活泼,不拘一格,文字惊世骇俗,极具震慑人的气势。柳宗元(773~819),今陕西西安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富于战斗性,游记写景状物,多有寄托。柳宗元《贞符》、《封建论》、《时令论》、《断刑论》、《天说》、《捕蛇者说》等一系列哲学论文,语言辛辣,嬉笑怒骂,笔无藏锋,痛快淋漓。欧阳修(1007~1072),今江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苏轼父子及曾巩、王安石皆出其门下。欧阳修诗、词、散文均为一时之冠。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诗风与散文近似,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其词深婉清丽,承袭南唐余风。苏轼(1037~1101),世人称其为“苏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诗人,豪放派词人代表,今四川眉山人。他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具有多方面的文学才华,其文学成就,无论诗、词、散文等,在北宋作家中都是首屈一指的,而且体现着他独有的个性风貌。苏轼文学创作以诗歌数量最多,内容最丰富,今存他的诗歌2700多首。他打破词和诗的界限,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意境,开创了豪放词派。作品主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苏洵(1009~1066),今四川眉山人,北宋散文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苏洵长于散文,尤擅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苏辙(1039~1112),苏轼之弟,人称“小苏”。北宋散文家,为文以策论见长,著有《栾城集》。王安石(1021~1086),今抚州东乡县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被列宁誉为“十一世纪中国最伟大的改革家”。王安石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把文学创作和政治活动密切地联系起来,强调文学的作用首先在于为社会服务。他的作品多揭露时弊、反映社会矛盾,具有较浓厚的政治色彩。曾巩(1019~1083),今江西人,北宋文学家。曾巩的兴趣主要在于史传、策论一类的应用文,尤其是他从事史书编纂工作多年,对史传碑志的写作较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