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方舆纪要》说唐代方置剑门关及大剑、小剑二戍,之前应该都是列营守阁道。
即使以文学角度来搜求,最早的带有剑门一词的诗句也是隋代李衍的《题剑门》。时吴太子太傅贺邵说“近刘氏据三关之险,守重山之固,可谓金城石室,万世之业。”,关于这三关,张莹《后汉南记》言蜀阳平、江 关、白水为三关。沈钦韩语汉中有兴势,广汉有葭萌,梓潼有剑阁为三关,不过与剑阁同列的兴势坂并非关隘,沈钦韩又为清高宗时人,远晚于晋时的张莹,参考价值微乎其微。“屯、拒”不能说明剑阁已筑关隘,如绍屯河内、邈、岱、瑁、遗屯酸枣、刘备屯高唐、单经屯平原、陶谦屯发干、文聘屯沔口、曹豹与刘备屯郯东;谭、尚与操相拒于黎阳,马、韩拒渭口。“列营守险”同样不能作为出现关隘的重要证据,刘表遣兵救绣,屯于安众,守险以绝军后。安众为县,也不是险关要隘。《吴书》陆逊曰:“备举军东下,锐气始盛,且乘高守险,难可卒攻,攻之纵下,犹难尽克,若有不利,损我大势,非小故也。刘备同样不在什么关隘里对峙陆逊。西晋张载叙行赋里倒是有一句:造剑阁之崇关,路盘曲以晻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