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根据“谥法”给谥,同时又根据死者的生平事迹,评定褒贬而给予不同的称号。
死者生前行为有美善的、平平的、丑恶的三种,所以谥号也就分为褒、怜、贬三类。 1.褒奖表扬的,如: 经天纬地 日文 威强睿德 日武 辟土服远 曰桓 布义行刚 日景 辟地有德 日襄 服地志强 曰庄 聪明睿智 曰献 布德执义 曰穆 柔质慈民 曰惠 照临四方 日明 2.怜悯同情的,如: 恭仁短折 曰哀 慈仁短折 曰怀 在国遭忧 曰愍 短折不成 曰殇 年中早夭 曰悼 3.贬抑批评的,如: 乱而不损 曰灵 好内远礼 曰炀 杀戮无辜 曰厉 不悔前过 曰戾 怙威肆行 曰丑 壅遏不通 曰幽 谥,即表扬类的谥号,如:“文”,表示具有“经纬天地”的才能或“道德博厚”、“勤学好问”的品德;“康”表示“安乐抚民”;“平”表示“布纲治纪”。 下谥,即批评类的谥号,如:“炀”表示“好内远礼”,“厉”表示“暴慢无亲”、“杀戮无辜”,“荒”表示“好乐怠政”、“外内从乱”、“幽”表示“壅遏不通”、“灵”表示“乱而不损”等。 “下谥”之“恶谥”:周厉王是一个贪婪的君,“国人”发动暴动,他逃到彘(今山西霍州市东北)并死在那里,“厉”便是对他予以斥责的“恶谥”。 中谥,多为同情类的谥号,如:“愍”表示“在国遭忧”,“在国逢难”;“怀”表示“慈仁短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