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求艺—您的留学规划师

中山大学校园内有哪些地标性建筑

64次

问题描述:

中山大学校园内有哪些地标性建筑,麻烦给回复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人在东校,刚下地铁。

本人在中山大学的广州校区东校园读书(即大学城校区),所以对东校区这里比较了解。先介绍一下东校园的概况。东校区位于广州大学城东北端,总占地面积98.9万平方米(1483.5亩),规划总建筑面积约90万平方米,建有完善的产、学、研配套条件,以及生活配套设施和体育设施。东校区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7万多人(含本科生约13000人,研究生约4000人)。每个中山大学的校区都会立有牌坊,东校园与其他校区的牌坊无异,外有“国立中山大学”,内有“格致诚正修齐治平”,时刻提醒中大学子内修与外修相结合,做一个能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优秀人才。中山大学与孙中山先生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中山大学每个校区都会有一座孙中山雕像,以纪念孙中山先生对中山大学的建立的以及对近代中国革命的伟大贡献。图书馆是中山大学广州校区东校园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从外观来看,整个建筑庄严大气,气势宏伟。结合石材与金属材料的对比,既能体现中山大学的文化底蕴,又具有现代气息。总建筑面积35,935平方米,内部采用全中央空调、全封闭、等载荷、大空间、通透式的设计,建筑布局、家具摆设、色彩运用、指示标识重人文、重个性,与东校区朝气蓬勃、大胆创新的风格相得益彰。经过十余年的建设发展,截至2016年底,东校园图书馆收藏中外文纸质书刊122万余册;订购期刊2,293种,报纸129种;同时拥有中文电子期刊66,586种,外文电子期刊47,316种,中文电子图书139.04万册,外文电子图书55.12万册,光盘及网络数据库 251种。依托广州大学城的地理优势,图书馆还与大学城其他高校图书馆之间建立知识共享平台,利用十所高校的资源为读者提供更强大的文献保障。东校园图书馆设有阅览座位3,106个,检索和服务终端88台,选用先进的RFID安全监测系统及自助借还书设备,实行藏、借、阅、网一体化的管理与服务模式。图书馆已建成千兆主干、百兆到桌面的高速局域网,使用ALEPH 500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在四个校区图书馆与一个学科图书馆间实现了数字资源共享及纸质资源通借通还。东校园图书馆秉承中山大学图书馆90年来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公开、公平、共享的图书馆理念,以“智慧与服务”为馆训,为读者提供书刊借阅、参考咨询、网络数据库检索、多媒体资源浏览、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用户教育与培训、科技查新、代查代检等多层次信息服务,致力于以现代化的技术设备,人性化的管理模式,为师生提供最大限度的文献支持及优质的服务,营造良好的学术文化氛围。个人感觉东校园图书馆除了人性化和规模大之外,还有冬暖夏凉的舒适感。现在广州正处于又热又闷的天气中,有着强劲空调和校园网WiFi全覆盖的图书馆,无异是自习的最好场所。(其实空调开的猛是不是为了学生爽,只是为了保护7a64e59b9ee7ad9431333431353337馆藏书籍而已,所以夏天去图书馆自习最好还得备上一件薄外套)传设院楼:传播与设计学院的院楼与东校园的其他建筑风格不一样,舍去了橙红色的外墙,而改用白色的设计。总之一句话,就是和其他楼不一样,就是非常有设计感。(不过有的人会戏称其为“马桶楼”……)工学院院楼:现在最大气的院楼,没有之一。(不过等化学与材料楼建好了,它就要让位了)不过由于上年院系结构调整,工学院已经拆分开来,所以现在也没有工学院了,不过作为之前工学院的“大本营”,工学院院楼还发挥着其它作用。其实东校园和其他校园还有很多优美大气的建筑,等待你亲自到中山大学发掘。

中山大学校园内有哪些地标性建筑

其他答案

坐标南校,我挑了三个建筑我个人比较有感触的。

【中山7a64e58685e5aeb931333431353336大学南门牌匾】南校的南门牌匾是很多人打卡的地方,我自己对中大最开始的印象就是这里。南门牌匾就在新港西路沿线,从八号线中大站出来走几步就可以达到,很容易就看到了。正门进出都要刷学生卡,也有很多车从这里进入,外面的人进来可以刷身份证。

它是红绿相间的岭南风格牌匾建筑,非常有中山大学的特色。从这里进入校园就是长长的笔直的校道,重合于中大的中轴线,四面的树木都很高大繁茂,即使在夏天也会觉得阴凉,很有大学的感觉。

【怀士堂】怀士堂是1900年岭南大学时期,来自美国的安布史怀士先生捐建的。这是中山大学里面的标志性的建筑,也有很多中大人都叫它小礼堂,现在中大的很多大型活动包括国家奖学金颁布典礼,毕业典礼和学术沙龙活动都在这里举行。

怀士堂,就在中大的中轴线上。它正面向北,面向的是中大的北门牌坊和珠江,也与北边的中山先生雕像相对。从建筑风格和风水上看都是极佳的,虽然是西式的建筑,但在中大校园里一点也没有违和感。

【马丁堂】这是1905年动工的,比中大的历史还要久远,似乎是第一座红砖混凝土建筑,是纪念美国人亨利马丁先生捐赠岭南大学的产物,所以取名叫马丁堂

马丁堂也是中山大学里面的一个文物保护建筑,现在是中山大学人类学系的系楼,里面有教授的办公点,也有一个小型的藏品博物馆,内部重新装修过,很端庄典雅。里面有梁启超先生送的石狮子,费孝通先生写的牌匾。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的很多大型活动会在这里召开,比如“博雅”活动、“笃学”活动等等。因为历史久远,它的历史意义和建筑价值更高于其使用价值了。

中山大学南校园是老校园,自然是有很多历史文化遗迹,可以随便逛逛观光。

其他答案

就说说我所在的南校园吧。

南校作为中大现有的历史最悠久的校址,校园里有非常多的有故事的建筑,我提几个我觉得最能称得上地标的建筑。

1、中大北门牌坊

中大北门牌坊是中大最有标志性的建筑,正面刻“国立中山大学”,背面刻“格致诚正修齐治平”。是中大内的游客必打卡地标。这座牌坊于2001年仿照旧有的中大牌坊(位于如今的华南理工大学五山校区)修建。

2、小礼堂

小礼堂在这个问题的回答里必须拥有姓名。小礼堂也位于南校中轴线上,北望中山雕像,南向南门。孙中山先生在这里发表过著名的“要立志做大事,不可立志做大官”的演讲。

小礼堂始建于1915年,为一名叫史怀士的美国人向格致书院(岭大前身)捐建,因此当初叫“怀士堂”。

怀士堂原是岭大的基督教青年会馆,中山大学入主康乐园后,对其进行了一些改建,例如将原有的十字型砖饰换为菱形,所以今天的小礼堂在建筑上没有什么宗教色彩,小礼堂的一楼大厅进行了现代化的装修,多媒体设备齐全,主要作为学校的讲学厅使用。

3、惺亭

位于校园中轴线上,南面正对中山雕像,东临图书馆。惺亭始建于1928年,由岭南大学惺社同学筹建(岭大的每一届学生都有自己的社名,这个习惯一直延e79fa5e98193e59b9ee7ad9431333431353339续到今天的中大岭院),目的是纪念史坚如、区励周、许耀章三位在民主运动中英勇献身的师生。

惺亭是一座八角亭台,亭柱是康乐园的主调红砖色,顶部则采用了蓝色间红色的琉璃瓦,八条亭脊上分别蹲着一只南狮,斗拱的比例不大,斗拱下还有镂空设计,具有明显的岭南风格。亭中央还有一口铜钟,其上篆刻了对于惺亭的介绍。

亭子是为人休息而设,惺亭位于中大南校的醒目位置,无论晴天雨天都是行人的休憩场所,站在亭中,中轴线的景色几乎一览无遗,可以深刻地感受到中大浓厚的文化氛围。

其他答案

l 陈寅恪故居

陈寅恪故居,位于中山大学南校区东北区309号。该建筑由美国芝加哥麻金墨夫人捐建,落成于1911年。麻金墨夫人为纪念其丈夫,将其命名为麻金墨屋,后为区别于1913年她所捐建的另一建筑,改称麻金墨屋一号。 麻金墨屋一号初为岭南学堂附属中学校长、岭南大学图书馆馆长葛理佩(Henry B. Graybill)的住宅。其后,周寿恺、陈寅恪、王起(王季思)、杨荣国、容庚、商承祚等多名学者亦曾在此居住。

1953年夏至1969年春,麻金墨屋一号二楼一直是陈寅恪先生的住所兼教学课室,《论再生缘》、《柳如是别传》亦在此完成。陈寅恪先生自上世纪20年代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78988e69d8331333431353361就倡导“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认为“思想而不自由,毋宁死耳”。该建筑于2009年11月12日辟为陈寅恪故居。楼匾为饶宗颐先生所题,故居北草坪上的陈寅恪先生铜像,系我校经济系82级校友曾昭武、岭南学院93级校友许珊伉俪捐赠。

l 惺亭

惺亭是康乐园中轴线上为数不多的建筑之一。亭中悬有一口大钟,据说当年岭大学生上课以撞此钟为信号。亭子南面檐下悬有一方白色木匾,白漆已斑驳,但木匾上阳刻商承祚先生所题秦隶“惺亭”二字依旧苍劲。商老自创的秦隶笔法为这座本不平凡的亭子更添几分厚重。匾额左侧落款“一九八一年秋 商承祚补书”。据岭南校友言,惺亭当年有商承祚父亲商衍鎏题写的匾额一方,后不知所终。

实际上,惺亭是由岭南大学1928年毕业班“惺社”同学筹资捐建,以纪念史坚如、区励周、许耀章三位烈士而建立的。惺者,醒也,有醒悟的意思。同学们希望烈士的鲜血没有白流,希望能唤醒群众,于是在康乐园亦即现在中山大学草坪的中央建立了“惺亭”

其他答案

中山大学地标性建筑

作为南校e68a84e79fa5e9819331333431353337区的学生,学习、生活在人文气息最浓厚的南校,看到这个问题肯定是有一肚子话要说了。

1、北门牌坊

作为中大最具代表性的建筑(没有之一),北门牌坊可谓是中山大学学子精神寄托的象征。想当初来中大报道的时候,我第一次要找的建筑就是这个。

“古色古香,庄严大气的中山大学牌坊一直以来都是中山大学的标志。现在,人们熟知的中山大学牌坊位于中大海珠校区(即南校区或校本部)北门、滨江东珠江南岸的那座 。此牌坊建于2001年,是参照五山路原有的国立中山牌坊复制而成的 。”

2、中大校训

这个景观我觉得是仅次于中大北门牌坊的标志了。中山大学的前身-国立广东大学建校时,孙中山先生为之题写了校训:“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十字训文出自于儒家经书《礼记·中庸》,这是孙中山先生对于广大学子的深切期盼,盼望新时代的年轻人振兴中华!

3、中区草坪

除去那两个必须要说的标志性建筑外,这个就是我想说的,中大最养眼的景色,中区草坪,大草坪是中大校区的轴心,从南端的核心历史建筑怀士堂起,历经大旗杆、孙中山先生纪念铜像、惺亭、大花坛到岭南堂,全长约700米,宽约50米,再往北就是珠江边的中大北校门了。无论是烟雨朦胧还是艳阳高照,这里的景色总是那样令人心旷神怡,两旁是浓荫密布的逸仙路(孙中山先生字逸仙),沿路散布着中大的一些近代历史建筑和会堂类建筑。漫步其间,你会感到天地广阔心胸开朗,浓浓的学术味令人觉得这里真是一个做学问的好地方,舍不得离开!

为你推荐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在线报名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