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长今是在小学的时候看的,距今也有10年有余了,每天找不到看的,就看看《大长今》,他那时候已经搅乱了我的生活。
说实话,《大长今》让我改变了对韩剧的看法,加深了我对国产剧的鄙视。今天的博,就说说大长今吧。我在想,伴着那曲“呜啦啦……”的歌声,空灵、温婉、撩人,《大长今》的文化发酵,赌定要在亚洲掀起一场文化风暴。但随着《大长今》的升温,“韩流”入侵的论调也在国内甚嚣尘上,尤其是影视界人士,在那里打着民族主义的旗号虚张声势,其实这只是一种没有自知之名的肤浅和狂傲。我可以肯定的说,但凡抱这种论调的人,指定没有看过《大长今》。如果看过《大长今》,难道不觉得这是一部比中国剧还要中国化的宫廷大戏吗?御膳、中药、养生、周易以及随时可见的书法,都在《大长今》中得到了充分展示,俨然就是一部中国文化的百科全书。可是,我们的影视创作者却身在宝山不识宝,难道不应该反省?我们为什么一拍外景就要到国外,就要到繁华都市,而不能充分展示有着五千年历史的礼仪之邦的魅力?《大长今》尤其值得中国影视界学习的是,是一种严谨务实的治学态度。《大长今》除了视觉上的纯净与唯美,人物鲜活、感情真挚、情节迭宕、气势恢弘。在善与恶、美与丑的较量中,让观众得到灵魂的净化与皈依,但却毫无说教感。《大长今》关于爱情的描述,没有吻戏与床上戏,甚至连“我爱你”的台词也没有一句,却展示了一段相知相契、患难与共、生死相守的爱情。而国内剧显然没有这种纯粹,多的是浮躁与媚俗。这种纯粹还贯穿在整部戏中,创作者用精心编织的不同故事,反反复复不厌其烦地讲着几条简单的人生哲理:“制作食品的人,希望将自己的心意通过菜肴传递给对方;希望品尝菜肴的人,脸上常常挂着微笑。”“决不让饮食成为某些人牟取财富和权势的工具。”在宫廷的御膳竞赛中,最后胜出的往往不是菜肴,而是一颗诚心。长今去照顾保姆尚宫,从夏米事件又上了一课。长今送上的是烘干的冒牌夏米,寺庙的大叔则是中规中矩的用太阳晒干的夏米,两把米先后送给保姆尚宫。再次阐释了诚意二字。“医术是用来救人而不是害人的。”而且剧情还告诉我们,名医往往会犯经验主义,而只有尊重事实,才能准确诊脉,找到药方。然而,反观国内的许多电视剧里,编导热衷挖掘人性的复杂,人们经常看到的是皇帝的无奈、奸臣的不得已、毒贩的内心伤痕,还有罪犯的人性光芒。种种罪恶似乎都找到了充足的理由,而这些简单的基本的做人原则却很少听到了。因此有观众说:看到这些简单的道理,被剧中人磊落地、坚强地重复着,内心竟有一种深深的震撼。我想,这种纯粹想必也是《大长今》创作者的一种创作心态和治学态度。但国内影视界显然缺少修炼。还有,《大长今》对于人物的刻画,也是棋高国内。宫廷内外各色人等,均个性鲜明。宫廷熟手张德久,如果在中国算是吴孟达的角色,然而张德久夫妇的搞笑,显然是人物个性的一种外在体现,而吴孟达的搞笑则是搞出来的,那种虚假却往往让观众笑不出来。崔今英原本是一个乖巧纯净的小女孩,却因为家族环境而变成权力斗争的牺牲品,人物性格在转变中顺理成章,合乎情理。皇上也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神,而是有七情六欲、也会爱慕上普通女子的男人,而且皇上的爱情同样可以情真意切,最后竟然以自己的天子之命挽救了一个医女。人性的还原,一改中国荧屏上皇上的神坛形象。不仅如此,从市场取向看,《大长今》同样是一部非常成功的商业剧。显然,商业剧的成功,首先需要一种纯粹的制作心态来统领。其次,才是对戏剧的技术把握。个人认为,《大长今》在中国荧屏应属十年一遇的好剧。有人说:《大长今》播完后,它的四成男观众选择放弃电视剧改看新闻体育之类的,还有两成的男人选择回到自己以前远离电视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