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有几个数字,邓稼先就当得起国士无双这四个字!一、九天邓稼先在年仅26岁的时候拿到了美国普渡大学的博士学位,在拿到博士学位的第九天就回到了那个一穷二白的中国。
其实,在这9天时间里,邓稼先做出了对一般人来讲异常艰难的抉择。一边是良好的科研环境,优厚的薪资待遇,欣赏自己的恩师还有志同道合的同学,另一边当时一穷二白的中国。邓稼先选择了回到中国。对于我来讲,最可贵的或许不是他回到了中国这件事,而是他已经体验过了美国的优越生活,也知道美国和中国生活的差距,但是他仍然选择回到中国。
二、八年邓稼先回到中国后,1958年秋,二机部副部长钱三强找到邓稼先,征询他是否愿意参加一项必须严格保密的工作。邓稼先义无反顾地同意了。从此,邓稼先的名字便在刊物和对外联络中消失,他的身影只出现在严格警卫的深院和大漠戈壁。
三、九次由于条件艰苦,邓稼先和他的同事们,使用算盘进行极为复杂的原子理论计算,为了演算一个数据,一日三班倒。算一次,要一个多月,算9次,要花费一年多时间,常常是工作到天亮。
四、二十八年邓稼先虽然担任领导工作,却对工作非常负责,他总是在最危险、最关键的时候出现在第一线。其中有一次,邓稼先一人冲进试验区,仔细检查摔碎的核弹片。因为这一次的核辐射,邓稼先患上了直肠癌。从邓稼先1958年加入原子弹氢弹研究工作至1986,邓稼先从一个风华正茂的男人变成了直肠癌晚期的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