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茶马生意犯法是因为私茶充斥,会严重影响官茶易马, 以致一些茶马司无马可易,并且库存的官茶浥烂。
中国唐宋和明清时在边疆地区实行的一种以茶易马的贸易制度。中国内地有茶缺马, 边疆一些少数民族多马无茶,故历史上的边茶贸易, 长期采用以茶易马形式。茶马互市, 起始于唐。《封氏闻见记》载:“往年回鹘入朝, 大驱名马, 市茶而归。”宋代以后, 由于宋对辽金不时用兵, 为不断补充战马, 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 设买马司,禁以铜钱买马, 改用茶货易马; 并于今晋、陕、甘、川广辟马市, 换取吐蕃、回纥、党项等族的马匹。神宗熙宁七年(1074), 进一步在四川推行榷茶, 于川(成都)、秦(甘肃天水)分别设立茶司、马司,专掌以茶易马。绍兴初(1131~1149), 并川秦茶马四司为都大提举茶马司。自此, 茶马司便成为宋和明清专理茶马交易的一个固定机构。南宋时, 茶马互市, 只剩四川五场、甘肃三场。川场主要与西南少数民族交易, 所换马匹, 大都充作役用,秦场全部与西北少数民族互市, 主要用作战马, 也是当时以茶易马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