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假如,我就是现代北京人,大部分的北京人的一天都是一个模式:白天为生存而奔波,晚上为生活琐事所缠绕。
如果你说的是“北京人”那就更简单了,一天都在为生存而奋斗从小在二环里长大,西城的,跟这儿活三十五年了。先说说我记忆中北京的四季。家里是小老百姓,挤在大杂院里,家里三口人儿住14平米的小屋,进门就是床。春天印象最深的是院子里闹猫,发春的猫夜里像婴儿啼哭一样嘶鸣。而就在春天,我家纸糊的顶棚,最容易闹耗子。耗子跟上面跑来跑去,声音听得清清楚楚,那时候我小,特害怕老鼠从纸糊的顶棚上掉下来咬我。可没办法,怕归怕,还得跟这儿活着。夏天最深的印象是夜晚邻居街坊都跟胡同里一坐,抬头能看见星星,胡同里一刮风特凉快,大伙儿抱着白瓷缸子侃大山,我小,常听大人聊鬼狐仙怪而着迷。秋天印象最深的是胡同里的鸽子哨,胡同里有人爱养鸽子,时不时跟养猫的邻居骂街,但骂归骂,秋高气爽时仰头望着澈亮的蓝天和空中的鸽群,听着由远及近,又慢慢消散的鸽子哨,就是童年秋天的感觉。冬天最深的印象就是生炉子弄蜂窝煤,家里特别呛,但深冬时放在炉子边上的烤白薯,撕掉那层烤焦的黑皮儿,露出里面金黄的心儿,就能感觉到冬天没那么冷。再说说高考。我不傻也不机灵,上不了清华北大,但凭着二杆子的愣劲儿学,还是上了大学一本线。回想起来,高考备考阶段挺累的,我听过很多人说自己高三都是在网吧一路玩上大学的。我不知道他们是不是在吹牛逼,但我身边的发小反正也是每天晚上回家复习写作业,虽然不至于每天12点吧。但我觉得大家压力还是不小,打心里挺羡慕那些高三就打算出国留学的,不用承受巨大的高考压力。越是穷孩子,越害怕考不上大学。高考那天,骑自行车去四中边上的一个中学,大夏天晒得我满头是汗。感觉骑车这事就从来没这么累过。后来才发现车胎给晒暴了。高考完最后一天,考完外语走出来。心中如释重负,迎面就走来一叔叔,手里拿着大红纸跟我说给我送福气。谁都爱听好话儿不是么,送福气还不顺手接过来。我把大红纸接到手里一看——北京福气复读学校。我CNM!所幸后来顺利上了第一志愿。再说工作吧,工作十多年了。印象最深的是,同事不爱说“您”这个字。大多同事都是外地人,还有一些外国人。不管跟谁比,都不算懒的。手脚勤快,但笨嘴拙舌。跟酒桌上不会口吐莲花,只会闷头吃菜。同事说我不像北京孩子,我想说,其实北京孩子不是都会都爱耍嘴皮子。不是北京孩子都是京百万、都躺着房子站着地。人到中年,夜里会时常失眠,一想起没能给父母买上楼房住,心里就憋屈。让爸妈天天还要去公厕排队,还要挤在一间房子半间炕的小平房里。心里就难受,可我买不起房子,也摇不上号,是废物。三十多年过去了,北京还是那个名儿。崇文宣武没了,我爸跟我都上过的小学校给拆了,胡同里的大槐树给砍了。小时候记忆里的大多物件和景儿都变了。马路上都是人、都是车,地铁里、公园里、医院里都是来自全国四面八方建设北京的人,真好!热闹!有一年自己在日本长时间出差,夜晚跟河边溜达听到蛐蛐的叫声,一下子想家了,想北京了,想春天院子里槐花的甜味,想夏天护城河边捞的黑泥鳅,想秋天抬头仰望的鸽子群,想冬天院子里飘落的雪花……我的北京,是那个回不去的北京。现在的北京,是那个名儿,不是那个地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