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博雅塔原本是一座水塔,始建于1924年,由当时的燕京大学为了解决全校师生饮水问题而兴建。
塔的设计者是美国设计师亨利·墨菲,塔的建筑风格采用了中国传统的建筑元素,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塔式建筑。整个塔的高度为34.8米,分为三层,每层都有一个平台。在平台上可以俯瞰整个燕园的美景。在北大博雅塔的历史中,它不仅为全校师生提供了饮用水,还曾经作为校内的广播电台和观测气象的站点。此外,这座塔还成为了许多学生和教师们拍照的热门地点,成为了燕京大学校园内的一道风景线。然而,最初的设计是在未名湖东南小土丘处掘成水井一口,水井深约55米,“水质清澈,水源丰足,喷水高出地面十余尺”。水井掘成后,需要相应建造一座专用的水楼,以用来平时蓄水、提升水位,实现自流输送的功能。为了使水楼的外观能与校园整体环境及未名湖的风景相协调,校方决定把水楼设计成宝塔型外壳2。最终,燕京大学邀请美国建筑师亨利·墨菲和一位前清内务府的工匠师分别设计两款水塔的样式。墨菲的设计是仿照玉泉山上的玉峰塔,前清内务府的工匠师设计的是更“胖”些的楼阁式塔,当时的燕京大学校长司徒雷登还想设计一座“纯然西式的水塔”,但这3款迥然不同的设计方案都被燕京大学校方舍弃了,最终选择了通州的燃灯塔作为仿建的原型。因此,博雅塔的名字也是有着特别的含义。
1929年的报纸中刊登的博雅塔的照片显示,该塔被命名为“博雅”,取两位捐赠者的名字,即燕大哲学系教授博晨光(Lucius Chapin Porter)与其叔父的名字,以此来纪念他们在水塔建设中的贡献。校方将塔命名为“博雅”是因为他们希望这座塔能够代表“博雅教育”的理念,即兼容并包的教育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