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芳,是著名京剧艺术大师,梅派创始人,曾任中国京剧院院长,中国戏曲研究院院长等职。
梅兰芳原名梅澜,祖籍江苏泰川,出身梨园世家。梅兰芳聪慧勤勉,八岁学戏,十岁登台,十四岁便成名。那么,梅兰芳是怎样成名的呢?巧遇伯乐这要从吉林富商牛子厚说起。牛子厚是当时资财雄厚的大商人,他酷爱京剧,对京剧这个行当很有研究,欢乐宴饮时,常请戏班子演戏助兴。
1901年,牛子厚为母亲祝寿,特地请来北京的“四喜班”献演。牛子厚与戏班子文武老生叶春善交谈,打算出资办“科班”,由叶春善在北京招徒组班,在北京、吉林两地轮番演戏,活跃吉林地区文化活动。叶春善十分赞成,回京后就张罗组建戏班子,并从牛子厚三个儿子喜贵、连贵、成贵名字中各取一字,把戏班子合名为“喜连成”班。叶春善演技高超,为人正派,他精心培育弟子,使得“喜连成”戏班很快享誉京华。少年梅兰芳也在戏班子学戏,他那时叫梅喜群。他祖父梅巧玲是著名的“同光十三绝”之一,梅兰芳自小受到艺术熏陶,幼年时便具有表演天赋,八岁学戏,十岁便能登台演出。梅兰芳来到名角济济的“喜连成”班,虚心请教,刻苦练功,深得叶春善喜爱。
1908年,叶春善率“喜连成”班到吉林演出,牛子厚注意到旦角梅兰芳,看他功底深厚,气宇轩昂,料定日后必成大器。牛子厚向叶春善询问梅兰芳的来历,知他艺人世家出身,带艺入班,牛子厚嘱咐叶春善要注意培养,帮他早日走红。叶春善有意安排十四岁的梅兰芳饰演《白蛇传》中的重要配角———青蛇,梅兰芳演得极为成功,令牛子厚十分高兴。牛子厚认为梅喜群这个艺名不够豁亮,为之改名“梅兰芳”,并大作宣传工作,令“梅兰芳”这个名字一炮打响,在戏迷中广为传扬。“喜连成”班由吉林返回北京途中,梅兰芳受到热烈欢迎,人们争相一睹当红名旦的风采。回到北京时,梅兰芳已成为红极一时的京剧名角儿。牛子厚便是造就名角儿的伯乐。享誉中外梅兰芳成名后,严格要求自己,虚心好学,刻苦钻研京剧艺术,不断创造发展旦角演技,形成风格独特的“梅派”艺术。梅兰芳演出上追求精益求精,使京剧艺术日臻完美,为京剧艺术走向世界作出了积极贡献。
1915年秋,梅兰芳被推荐参加外交部宴会厅举行的联欢会,为美国驻华大使芮恩斯及教职员演出《嫦娥奔月》。头一次看到京剧的美国人深深地被梅兰芳高超的演技所折服,他们不禁赞叹中国竟有如此精彩迷人的艺术剧种,令人大开眼界。联欢会后,梅兰芳的大名在外国人中间传颂。
1930年,梅兰芳应邀去美国友好演出。当时的美国正被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困扰,经济恶化,市场低迷,一片萧条。梅兰芳也是心有顾虑,害怕演出不理想。出乎意料,他在美国纽约百老汇的演出极其成功,美国人民被他精湛的艺术表演所倾倒,由此对东方艺术文化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深深叹服中国京剧艺术的博大精深。戏票销售一空,黑市票价被炒至十六美元。梅兰芳还被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和波摩拿学院授予文学博士学位。此后,梅兰芳还应邀去日本、法国、德国、英国、意大利、苏联等国演出,轰动一时。梅兰芳在苏联演出时,苏联元首斯大林率国家要员到场观看,大文豪高尔基、托尔斯泰对梅兰芳的表演艺术高度评价,整个莫斯科都在谈论中国艺术大师梅兰芳。梅兰芳作为中国京剧界的骄傲为东西方文化交流、促进京剧艺术走向世界作出积极贡献,他也成为享誉中外的京剧艺术大师。摘自《回顾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