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并不是所有的课外活动都将对录取起到积极作用。
它必须具备大学青睐的一些特征。在这篇文章里,我将就课外活动的选择做初步的分析,希望能为同学们写作文书和参加活动提供一些有意义的参考。首先我要纠正一个学生常犯的错误——认为只有重大的课外活动才是有意义的。诚然,在某个极为重要的活动中扮演了关键性的角色确实会为申请者加分不少,但这并不意味着非大规模的活动就毫无意义。比起活动规模的大小,学校更希望看到学生在活动中展现的素质和能力。活动是个施展才华的舞台而非地位的象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付出了什么、得到了什么,这才是招士官关注的。如果能因为自己的努力让原本不受瞩目的某个活动一鸣惊人,岂非更好?活动也并不是越多越好。大学不需要杂而不精的人。学校对课外活动涉猎过多而没有一项特别深入的学生不感兴趣,也不需要我所称为的“系列参与者”,7a64e58685e5aeb931333332643833即每年频繁更换不同社团而缺乏坚持的学生。大学特别希望在课外活动中看到学生的坚持,责任和领导才能。盲目参加过多课外活动除了会被招士官当做“面面俱到”的学生——自我认识和定位不清晰,还有可能耽误过多学习时间而影响到GPA。有特色的学生或某方面的专家才是他们青睐的。这就意味着整个高中阶段学生只需要追求几个自己感兴趣或热爱的领域。如果你喜欢运动(例如足球)和写作(例如诗歌),或许你所有的课外时间就该为此两项付出努力。你可能在校足球队担任守门员的位置,为校报撰写体育版的文章,组织筹款人为学校购置新的运动设备;也可能写诗并在校文学杂志上发表或者创办了校文学杂志。只要能说明你热爱生活、能力出众且很愿为学校和社会作贡献,那么这项课外活动就是有意义的。时间的安排也很重要。学生需要确保为各项活动付出了足够时间。一周只有一小时的社团活动显得有些敷衍了事。一周内要寻找额外时间为社团提供新计划或新内容。同时确保整个高中三年一直都在坚持参与自己喜爱的活动。大学招生负责人通常并不青睐高中最后一年才开始社区服务的学生!这难免会让招士官联想到临时抱佛脚的功利主义者!最重要的是不论在课外时间干什么,学生都要牢记为校园或社区贡献力量。“我擅长什么”,“我喜欢干什么”,“我怎样利用自身技能和才华帮助学校,社区和同伴”,这些问题的答案代表着学生参与活动的目的。时刻以一颗感恩的心回报社会,用大爱温暖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这样的普世情怀和谆谆爱心,才是招士官最青睐的人。如果自己对学校现有的课外活动和社团不感兴趣,那么自己创立一个!成为一名领导者,特别是富于创造的人,这样的人对一流大学最具吸引力。课外活动是证明学生创造力,领导才能和良好公民素质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