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说:“靠自己读书成长起来的学生,不但结实,而且有可持续发展的后劲。
”由此可见,课外阅读是多么的重要7a64e78988e69d8331333365653832。《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小学阶段要达到不少于145万字的阅读量。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目前,课外阅读是不是得到了应有的重视呢?由于长年来推行应试教育的浓重阴影,阅读教学所瞄准的是考试的得分点,两眼盯住的是死读课本,即使是被誉为开启智慧之门的课外阅读,也被视为不务正业。请看某杂志社对50个城市所作的调查:赞成学生应当阅读部分优秀课外读物的老师占30.9%,认为课外阅读与学生无益的占7.9%,认为课外阅读本身无碍,但学生不宜在学习阶段为此分心的老师占61.2%。另一项调查结果表明:20%的家长不赞成孩子读课外读物,26%的家长明确表示不允许看与学习无关的书,以不影响学习为前提才支持看书的占45.1%,放任不管的占8.9%。这两项调查结果表明,囿于旧的教学观念和应试教育的深刻影响,课外阅读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人们总是把课堂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中心,课外阅读则被认为是一般意义上的“课外活动”,是可有可无的“软任务”,甚至认为读课外书会影响正课的学习。其实,这都是片面的看法。《小学语文教师》编辑部的李振村先生出生在山东沂蒙山区的一个小村庄里。小学五年级时,教他语文的是一位叫徐宗文的京剧演员。这位老师经常朗读课本以外的优美文章给学生听。还把自己的藏书--各种各样的文学名著--那个时代是不准看的,偷偷介绍给同学们,就在这样的阅读生活中,徐老师在这群山村的孩子们幼小的心灵里播下了梦想、憧憬和向往。恢复高考,这批山村孩子中大多顺利考取了大学。李振村先生深有感触地说:“教育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要让孩子充满梦想和激情,这比学到多少知识更为重要。有了憧憬和向往,人的心灵才会变得格外纯净,人的情感才会变得格外丰富,人才能充满向上的激情,人才能热爱阅读,并进而热爱学习、热爱生活。”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在谈到自己语文能力的获得时,说课内学习、课外阅读应是“三七开”。曾经有人向鲁迅先生请教过写作经验,他说,哪有什么经验,无非是多看了几本书罢了。以上名家的阅读经验无不告诉我们课外阅读实在重要得很。原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
1、课外阅读对学生世界观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他说,如果一个人在少年和青年时期没有受到这些英雄人物的生活与战斗的珍贵书籍的鼓舞,如果他们不为书中描写的英雄人物的行为所感染进一步考虑自己,那么就还不曾受到真正的教育。所以,要创造条件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使他振奋并终身难忘的书。
2、课外阅读是解决学生负担过重的重要手段。苏霍姆林斯基发现对于读书多的学生来说,课堂上学到的任何一个概念都能够被他纳入从各种书籍中吸取来的知识体系中,课堂所教的科学知识就对他产生特殊的吸引力,因而它成了帮助学生把头脑中已有的概念弄明白的不可缺少的东西。课外书读得越多,掌握知识就容易,用来做家庭作业的时间就越少。因此,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搞好课外阅读是解决学生负担过重的重要手段。
3、课外阅读是开发学生智力的有力手段,特别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通常所说的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是对教材的领会、理解和记忆都有困难而言。他们往往对一项学习还没有理解,而把另一项内容忘了。在这种情况下,许多老师就采取减轻他们脑力劳动的程度,不许他们读课外书的方法,让他们重读教科书。苏霍姆林斯基在大量的实验经验的基础上,否定了这种做法。他认为这样做完全是错误的,是不利于开发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智力。他认为,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越多,就越需要多阅读各种书籍。他还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来说明这个问题。他说,感光力弱的胶卷需要更长的感光时间,成绩差的学生的智力也需要更明亮和更长时间的科学知识之光的照耀。当然,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课外阅读决不能放任自流,而必须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进行。国内各地开展的课外阅读实践也证实了课外阅读的价值体现:
1、促进个性健康发展。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积极地阅读课外健康读物的学生,往往文化修养比较深厚,生活视野开阔,个性心理健全。相反,那些将自己束缚在题海里,连报纸也不翻一翻的学生,其性格孤僻忧郁,急躁畏难的情绪日益严重。
2、拓宽阅读教学的途径。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益的有机途径。
3、锻炼了思维,提高了写作能力。课外阅读引发学生积极思维,以读促思,以读促写。由此可见,课外阅读对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具有多重功能。 2.走出“课外阅读”指导的误区课外阅读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吕淑湘先生曾说过:“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