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的“躁动”时期,整体上来看还是处于“情绪稳定状态”的。
但总有一部分“另类群体”,会以他们的“视角”看老师“不顺眼”,故而产生了所谓的“敌对情绪”。其实这些所谓“不怕虎”的“刺头”并不是不能和他们和谐相处。掌握以下几个原则,或许能“化敌为友”,确保我们与之“相安无事”,进而会创造出一个团结而又有活力的团队来。一是静观其变,耐心等待其“露出破绽”,并以平常心待之。做足其“资料”收集后,对症下药,各个击破。二是通过故事启迪,活动引导来感化之。故事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可以通过观看相关校园励志、青春校园类的影片或图书加强“宣传攻势”;并辅以开展主题团队活动或其他有助于吸引这类群体的活动,做好“帮带”。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我们与他们有共同的兴趣、爱好,何愁这类孩子不会变成“自己人”呢。三是通过书信沟通,强化感情联络。这个“书信”不是纯粹意义上的书信。我们可以利用作业上的“批语”,不拘一格借题发挥;也可以针对其近期的表现,写点“家书”,对其细微的积极表现予以“放大”,并鼓励、欣赏他们。对于这类学生而言,书信是最好的沟通方式,既保护了隐私,又拉近了师生距离,增进好感。四是通过学生转化学生,以他的“重要他人”来对其施加影响。在某些事情的处理上,朋友的影响力是巨大的,有时候朋友“一言”,可能胜过老师的“万语”。所以,我们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增加自己的影响力、凝聚力和威信。这样,还有谁敢对咱老师们“虎视眈眈”啊。五是通过感染家长,打感情牌,共同改变师生关系。一部分学生“敌视”老师,也与其家庭教育有关。所以,我们可以以不同的“友好”方式进行“家访”,增强家长和我们的感情;也可以举办相关主题的家长会,引导家长关注孩子,学会教育,做到“家长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相信,有这样一个强有力的后盾,何愁孩子对我们不“友好”,不崇拜啊。六是有错就改,敢于当众认错。“刺头”的学生最恨“歧视”,而不公正对待也最容易激发其内心的“斗志”。有才的老师很多,但能够因自己的失误或者是错误而不“护短”的老师却很少。如果你能以一颗包容的心“以礼相待”,公平对人,敢于担当,敢于在“大庭广众”之下,向学生们因以自己的失误或者是错而致谦,那我们将赢得他们最大程度上的谅解,甚至是崇敬,从而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七是利用集体的舆论,唤起他们尊师爱师的心。师生之间的关系如何,在一定程度上与校风和该班的班风息息相关。所以,利用不同形式的师生互助学习,开展丰富多彩的师生互动活动,加强集体舆论的影响力、引导力,以监督,以纠错,的确是个非常有效的渠道。八是高看一眼,注重感情倾斜。这类学生往往个人或家庭情况比较特殊,往往做事比较较真,甚至钻牛角尖。但他们往往也比较“义气”,重感情,容易“抱团”。所以,对于这类群体,我们要学会“另眼相待”,学会换位思考,注重“以心交心”,并在特殊事情上特殊处理,千万不要因为“看不惯”而把他们推到了敌对的“阵营”。以上看法不知您是否中意,期待您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