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博雅学院的学生,看到这问题就说两句。
只敢代表我自己,院里每个人都不一样。首先是精英教育。我并不觉得自己是什么精英,也不觉得写毛笔字、看柏拉图就是精英。学技术又如何,学古典又如何,进来不过是一种选择。要非要说精英什么的,那我感觉得说门口华辉拉肠的师傅,或是波斯纳一类学界大牛才对,绝非一句从哪里毕业就能如何如何的。进来不过因为我喜欢读书,好奇通识而已。用所处学院把人定格定性是有待商榷的。只是上面同学说院长书生狭隘与报复心态,大约是误传。因为我们宿舍便有个原岭南学院的,大三也有修会计学双学位的,信息在教务处网站上有,感兴趣可自行查阅。关于左右之争,我只自认向来是个激进的人,宪政民主样样都必须有,乌托邦乃是最终理想(见笑了)。院长的政治理想显然与我不同,但我知道世间与我不同的人不要太多,有机会坐在下面思考不同立场者提出的问题,接受完全不同的人的思想和道理,看看自己过去的想法是不是有根有据,足不足以解决那些矛盾,对我实在是太难得。至于看书,我不敢说施密特施特劳斯没有价值,诺齐克罗尔斯甘地佛陀,圣经和论语我觉得都可以一读,个人觉得偏听总是有些小危害的。额,插一句,悲壮的优越感,=_=听起来好帅的样子,是烈士牺牲的节奏吗。。我和外院的人相处得挺融洽的哇,=_=这种时候只有求宽容理解了。。以后上来就是左左左左左左左左左左左和冷艳高贵。。邪教教徒=_=是连害羞和说话的机会都不给吗。。。任何事情的初衷、目标和现实往往有偏差,我忽然想起一次去听讲座,演讲者说唐代僧人事实上很深地干预了军事,但若我们研究佛教,单纯看戒律,是绝想不到的。“精英教育”一词究竟是说博雅学院的初衷、目标,还是说现实呢?如果说是初衷,一切教育的初衷至少有一部分是让人更了解自己的不足而努力完善,那么每一种教育,不论是中国现在大学的教育还是博雅教育本身都应该包含让学生努力完善自我这一目标,完善自己或许正是精英化的过程。也正好像您给的链接里说的,“博雅学院强调精英教育,但这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59b9ee7ad9431333332643838不意味任何特权,而仅仅意味更多的阅读,更多的思考,更多的付出,且将来承担更大的责任”。至于现实,我不敢说自己毕业时(更不用说现在)能匹配得上这一初衷和学院的教育目标,但我认同它并以之为努力的方向。而且,我从没觉得自己比别的院系的同学精英什么的,我们的课程设计在重视读原典的同时舍弃了一些框架构建类的内容,而且因为前两年基础课覆盖面广,我的专业知识很可能没有别的院系同学丰富。再者说,我去图书馆时,每天都能看见考G考T考研,或者什么也不考单纯复习预习的同学,每次看到他们我就=_=充满斗志,觉得很高兴有战友了哇。现实就是大家都做着作业,马不停蹄看书,写论文,累了就哭逛街看美剧,都是普通人哇=_=,我还是想说,真正的精英可能是得益于某种教育,但某种教育永远只是推力,关键的是学生自己哇。每天睡觉觉的话在哪儿不是都一样么。然后再说到现实意义。我站在它里面,不知道该怎么评判,怎么说,都是山中人,不如说说我对教育的想法吧。我常觉得,对于个人而言,教育和刀一样,可以手术救人,也可以切肤伤人;也和爱人一样,没有最好的,只有适合的。但对于社会而言,教育许是该反映一个问题:我们的社会要什么样的人?博雅学院是个探索者,一把声音而已,最大的积极意义可能也只是引起了一些思考。读大学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职业,兴趣,成人,成材,还是大学本身就应该多元,为了什么都可以?那么,这样的大学应该怎么运作,怎么设计呢?等等等等。消极意义的话,已有太多说过的。待大家谈吧,可能有一消极意义乃是让人们知道了所谓“精英教育”一词,我略略有些讨厌暗示不平等的语词。但这个太个人,没有太多道理可说。清华大学、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都有老师做中国教育的研究,其中也涉及到了博雅学院,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待其结果发表后找来看看。祝大家一切好,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