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求艺—您的留学规划师

水浒传作者简介

257次

问题描述:

水浒传作者简介,麻烦给回复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水浒传》又名《忠百义水浒传》,一般简称《水浒》,作于元末明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度的章回小说,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施耐庵(问1296~1371) 元末明初的小说家,字肇瑞,号子安,别号耐庵答,兴化白驹场人(今属江苏)。

祖籍福建泉州市,住苏州阊门外施家巷,后迁居当时兴化县白驹场(今江苏省大丰市白驹镇)内。他根据民间流容传的宋江起义故事,写了长篇古典小说《水浒传》。

水浒传作者简介

其他答案

《水浒传》又名《忠百义水浒传》,一般简称《水浒》,作于元末明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度的章回小说,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施耐庵(问1296~1371) 元末明初的小说家,字肇瑞,号子安,别号耐庵答,兴化白驹场人(今属江苏)。祖籍福建泉州市,住苏州阊门外施家巷,后迁居当时兴化县白驹场(今江苏省大丰市白驹镇)内。他根据民间流容传的宋江起义故事,写了长篇古典小说《水浒传》。

其他答案

施耐庵百科名片施耐庵,元末明初的文学家,本名彦端,祖籍是泰州海陵县或苏州吴县阊门(今江苏苏州),(一说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博古通今,才气横溢,举凡群经诸子,词章诗歌,天文、地理、医卜、星象等,一切技术无不精通,35岁曾中进士,后弃官归里,闭门著述,与拜他为师的罗贯中一起研究《三国演义》《三遂平妖传》的创作,搜集、整理关于梁山泊宋江等英雄人物的故事,最终写成“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关于其生平,因缺乏史料而众说纷纭,甚至对有无此人都有争议。中文名: 施耐庵 民族: 汉 出生地: 江苏兴化出生日期: 1296 逝世日期: 1371 代表作品: 《水浒传》 目录人物简介生平事迹明初王道生撰《e68a847a6431333264623862施耐庵墓志》的记载施之常后裔,自幼才气过人,为人仗义与刘伯温同榜中进士,为官三年后弃官回乡施耐庵为避祸,举家迁徙到淮安隐居作《水浒传》,写完后没过几年病逝轶事典故拳打恶霸棒打无赖施耐庵生平《施氏家簿谱》等有关资料记载施耐庵避战乱在兴化隐居写《水浒》把梁山108将刻画得淋漓尽致书成后被关进天牢,释归途中病逝于淮安死后建施祠,不幸毁于抗日战火施耐庵纪念馆简介馆内结构馆藏文物、史料施耐庵墓园<水浒传>简介内容简介施耐庵与《水浒传》《水浒传》的思想倾向《水浒传》的艺术成就人物简介 生平事迹 明初王道生撰《施耐庵墓志》的记载 施之常后裔,自幼才气过人,为人仗义 与刘伯温同榜中进士,为官三年后弃官回乡 施耐庵为避祸,举家迁徙到淮安 隐居作《水浒传》,写完后没过几年病逝轶事典故 拳打恶霸 棒打无赖施耐庵生平 《施氏家簿谱》等有关资料记载 施耐庵避战乱在兴化隐居写《水浒》 把梁山108将刻画得淋漓尽致 书成后被关进天牢,释归途中病逝于淮安 死后建施祠,不幸毁于抗日战火施耐庵纪念馆 简介 馆内结构 馆藏文物、史料施耐庵墓园 <水浒传>简介 内容简介 施耐庵与《水浒传》 《水浒传》的思想倾向 《水浒传》的艺术成就展开 施耐庵编辑本段人物简介施耐庵(1296~1371),原名施彦端,字肇端,号子安,别号耐庵。汉族,江苏兴化白驹场人。元末明初作家。施耐庵祖籍泰州海陵县,住苏州阊门外施家巷,后迁居当时兴化县白驹场(今江苏省大丰市白驹镇)。 施耐庵自幼聪明好学,元延佑元年(1314年)考中秀才,泰定元年(1324年)中举人,至顺二年(1331年)登进士。不久任钱塘县尹,因替穷人辩冤纠枉遭县官的训诉,遂辞官回家。 元至正十三年(1353年),白驹场盐民张士诚等十八名壮士率壮丁起义反元。张士诚敬其文韬武略,再三邀请他为军幕,施耐庵抱着建造“王道乐所”的宏远计划欣然前往,为张士诚献了许多攻城夺地的计策。后因张士诚居功自傲,独断专行,亲信佞臣,疏远忠良,施耐庵几次谏劝,张士诚都不予采纳,于是愤然离开平江,并作《秋江送别》套曲赠予同在张幕的鲁渊、刘亮等人。此后,浪迹江湖,替人医病解难。 后入江阴祝塘财主徐骐家中坐馆,除了教书以外,还与拜他为师的罗贯中一起研究《三国》《三遂平妖传》的创作,搜集、整理关于梁山泊宋江等英雄人物的故事,为撰写《江湖豪客传》准备素材。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灭张士诚后,到处侦查张士诚的部属。为避免麻烦,施耐庵征求兴化好友顾逖的意见,在白驹修了房屋,从此隐居,专心于《江湖豪客传》的创作。《江湖豪客传》成书后,定为《水浒传》。编辑本段生平事迹明初王道生撰《施耐庵墓志》的记载有关施耐庵生平事迹材料极少,搜集到的一些记载亦颇多矛盾。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在今江苏省兴化、大丰、盐都等地陆续发现了一些有关施耐庵的材料,有《施氏族谱》、《施氏长门谱》等,另有《兴化县续志》卷十三补遗载有《施耐庵传》1篇,卷十四补遗载有明初王道生撰《施耐庵墓志》1篇,说他原籍苏州,后迁淮安,为至顺辛未进士,曾官钱塘二载,以不合当道权贵而弃官归里,闭门著述。施之常后裔,自幼才气过人,为人仗义据这些材料分析: 施耐庵是孔子七十二子弟之一施之常后裔,唐末施之常后人在苏州为家。其父名为元德,操舟为业,母亲卞氏(卞氏后裔亦迁至今江苏省大丰市境内)。 施耐庵自幼聪明好学,才气过人,事亲至孝,为人仗义。与刘伯温同榜中进士,为官三年后弃官回乡施耐庵纪念馆19岁中秀才,28岁中举人,36岁与刘伯温同榜中进士。 其曾在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为官三年,因不满官场黑暗,不愿逢迎权贵,弃官回乡。张士诚起义抗元时,施耐庵参加了他的军事活动。张据苏以后,施耐庵又在他幕下参与谋划,和他的部将卞元亨相交甚密。后因张贪享逸乐,不纳忠言,施耐庵与鲁渊、刘亮、陈精于诗曲,但流传极少。史书鲜有记载。即使有的材料,虽有明确记载,但材料本身的真伪与可信程度,至今还没有得到公认。我们认为他大概是杭州人,至少曾长期生活在杭州一带,有人推测他可能是一个专门为说书艺人编写话本的书会才人,或者本身就是一个粗通文墨、技艺精湛的说书艺人。其生活的年代在元末明初,祖籍姑官归隐,闭门著述。有人说他曾与元末农民起义领袖张士诚将卞向交情不错,卞向张推在《少室山房笔丛》中指出:“武林施某所编水浒传,特为盛行。”今人一致认为施耐庵是《水浒传》作者。也有人认为是同弟子罗贯中合著或者有罗贯中续写。施耐庵为避祸,举家迁徙到淮安从目前所掌握的史料看,施耐庵这个人还是有的,但关于他的生平事迹史书鲜有记载。明朝建立之初,朱元璋也曾下诏书请他出来荐施耐庵做其幕僚,但施在多次请后仍不应征,据说张士诚还曾经亲自登门拜访过他,见他正在书房撰写《江湖豪客传》一书,即《水浒传》也。后来张士诚兵败,施耐庵为避祸,举家迁徙到淮安,继续著述《秋江送别》以外,还有如顾逖诗、赠刘亮诗传世。施耐庵为避明朝征召,潜文昱(述元)家道炽盛,始迁其祖耐庵骨葬于白驹西落湖(今江苏省兴化市新垛镇施家桥村),并请王道生作《施耐庵墓志》。隐居作《水浒传》,写完后没过几年病逝明嘉靖十九年(1540年),高儒《百川书志》载:“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嘉靖四十五年郎瑛在《七修类稿》中说:“此书为‘钱塘施耐庵的继离去。施耐庵与鲁、刘相别施时,曾作《新水令秋江送别》套曲,抒发慷慨悲痛之情。不久,张士诚身亡国灭。施耐庵浪迹天涯,漫游山东、河南等地,曾与山东郓城居淮安,染病而殁,就地高葬,享年75岁。施耐庵殁后数十年,其孙县教谕刘善本友善,后寓居江阴徐氏初,为其塾师。随后还旧白驹,隐居不出,感时政衰败,作《水浒传》寄托心意,又与弟子罗贯中撰《三国志演义》、《三遂平妖传》等说部。他还间,胡应麟做官,但他仍然坚持不出仕,在当地积德累行,名声极佳。他写完施耐庵纪念馆《水浒传》后没过几年,就病逝了。编辑本段轶事典故《水浒》的作者施耐庵,不仅是小说家,而且是武艺高强、见义勇为的好汉呢!拳打恶霸明朝初年的一天,施耐庵在一座茶山上游玩,正遇见一个恶霸在强夺农夫的茶园。他十分气愤地赶上前去阻止。恶霸见来人理直气壮,只好偷偷地溜了。可是事后,恶霸打听到来人的住处后,便花钱雇了一帮打手,围住施耐庵的居所。施耐庵见此情景,只是微微冷笑,便坦然自若地迈出了门。打手们见他赤手空拳,便一哄而上。其中一个黑脸大汉,手举根铁棒挟着风声朝施耐庵的头顶劈来。施耐庵侧身摆头,一个“顺风扯旗”,让过了棒锋,双手就抓住了铁棒,同时飞起右脚,正好踢在大汉的小腹上,那家伙便滚出一丈多远。施耐庵舞起夺来的铁棒,一阵旋风般的横扫,吓得那帮家伙四处逃窜。棒打无赖有一年的元宵节,施耐庵上街观花灯。忽然看见一个恶少在街尾侮辱一名妇女。他怒火顿起,用右手将那家伙提起,然后像摔死狗似的将他摔在地上。恶少吓得连连磕头求饶,施耐庵这才饶了他。谁知第二天,那家伙纠集了七八个无赖前来报复。施耐庵不慌不忙地找来一根粗绳,让无赖们用绳子拴住他的双腿,然后叫他们用力拉。可是,尽管他们一个个累得脸红脖子粗,施耐庵的双脚像生了根,纹丝不动。接着,他取出铁棒,一记“乌龙摆尾”,便将身旁的一棵大杨树“咔嚓”一声打断。无赖们见他有如此功力,才知道是遇上了高手,个个叩头认输了。后来,施耐庵在写《水浒》时,还将这段亲身经历融进鲁智深在大相国寺降伏众泼皮的情节中去了呢。编辑本段施耐庵生平

其他答案

施耐庵(1296~1371)元末明初的小说家,字肇瑞,号子安,别号耐庵,兴化白驹场人(今属江苏)。祖籍福建泉州市,住苏州阊门外施家巷,后迁居当时兴化县白驹场(今江苏省大丰市白驹镇)。他根据民间流传的宋江起义故事,写了长篇古典小说《水浒传》。生平事迹施耐庵有关施耐庵生平事迹材料极少,搜集到的一些记载亦颇多矛盾。自7a686964616fe59b9ee7ad943133326462386220世纪20年代以来,在今江苏省兴化、大丰、盐都等地陆续发现了一些有关施耐庵的材料,有《施氏族谱》、《施氏长门谱》等,另有《兴化县续志》卷十三补遗载有《施耐庵传》一篇,卷十四补遗载有明初王道生撰《施耐庵墓志》一篇。据这些材料分析:施耐庵是孔子七十二子弟之一施之常后代,唐末施之常后人在苏州为家。其父名为元德,操舟为业,母亲卞氏(卞氏后裔亦迁至今江苏省大丰市境内)。施耐庵自幼聪明好学,才气过人,事亲至孝,为人仗义。19岁中秀才,28岁中举人,36岁与刘伯温同榜中进士。其曾在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为官三年,因不满官场黑暗,不愿臣服于权贵,弃官回乡。张士诚起义抗元时,施耐庵参加了他的军事活动。张据苏以后,施又在他幕下参与谋划,和他的部将卞元亨相交甚密。后因张贪享逸乐,不纳忠言,施与鲁渊、刘亮、陈基等大为失望,相继离去。施与鲁、刘相别时,曾作《新水令秋江送别》套曲,抒发慷慨悲痛之情。不久,张士诚身亡国灭。施浪迹天涯,漫游山东、河南等地,曾与山东郓城县教谕刘善本友善,后寓居江阴徐氏初,为其塾师。随后还旧白驹,隐居不出,感时政衰败,作《水浒传》寄托心意,又与弟子罗贯中撰《三国演义》、《三遂平妖传》等数部作品。他还精于诗曲,但流传极少。除套曲《秋江送别》以外,还有如顾逖诗、赠刘亮诗传世。施耐庵为避明朝征召,潜居淮安,染病而殁,就地高葬,享年75岁。耐庵殁后数十年,其孙文昱(述元)家道炽盛,始迁其祖耐庵骨葬于白驹西落湖(今江苏省兴化市新垛镇施家桥村),并请王道生作《施耐庵墓志》。明嘉靖十九年(1540年),高儒《百川书志》载:“《忠义水浒传》100卷。钱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嘉靖四十五年郎瑛在《七修类稿》中说:“此书为‘钱塘施耐庵的本’。”万历年间,胡应麟在《少室山房笔丛》中指出:“武林施某所编水浒传,特为盛行。”今人一致认为施耐庵是《水浒传》作者。但是其中有一些地名与施耐庵的生卒年不合,也有人认为是同弟子罗贯中合著或者有罗贯中续写。需要说明的是,施耐庵是元末人,但是,其所著的《水浒传》中有的地名用的是明代建制。

其他答案

作者简介:

施耐庵,原名彦端,字肇瑞,号子安,别号耐庵。泰州兴化人,祖籍苏州,舟人之子,生于兴化白驹镇(今盐城市大丰区),13岁入私塾,19岁中秀才,29岁中举人,36岁中进士。36岁至40岁之间官钱塘二载,后与当道不合,复归苏e68a84e8a2ade799bee5baa631333431336136州。

至正十六年六十岁,张士诚据苏,征聘不应;与张士诚部将卞元亨相友善,后流寓江阴,在祝塘镇教书。71岁或72岁迁兴化,族迁白驹场、施家桥。朱元璋屡征不应;最后居淮安卒,终年74岁。著作是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

扩展资料:

语言风格特点:

《水浒传》的语言风格依然是半文半白,比较好理解,而且用了很多口语化的词汇。书中穿插的一些诗歌也很有特点,很有深意,比如说在他们智取生辰纲的一首歌谣,其实就唱出他们对于官府的厌恶:“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

作者施耐庵十分擅长根据每个人不同的性格特点来安排语言,比如说李逵说话的时候跟宋江宋太公说话都不一样,李逵那直来直去的话,就正好体现了他的风格。

作者的情节设置上也十分巧妙,每个梁山好汉都有自己的故事,但在最后却全军覆没,中间的过程也是有起有落,在梁山泊上的时光大概是他们所有人人生里最快乐的时光,情节线索清晰,条理清楚,抑扬结合,并且对于诏安的结尾也埋下了伏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施耐庵

其他答案

施耐庵(1296年-1372年),名耳,字伯阳,又名子安,又字肇瑞,谱名彦端,斋号耐庵,一般被认为是元末明初小说家,中国四大小说名著之一《水浒传》的作者。《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为其门人。

施耐庵是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舟人之子,生于兴化新垛镇,13岁入私塾,19岁中秀才,29岁中举人,36岁中进士。36岁至40岁之间官钱塘二载,后与当道不合,复归苏州。

至正十六年(1356)六十岁,张士诚据苏,征聘不应;与张士诚部将卞元亨相友善,后流寓江阴,在祝塘镇教书。71岁或72岁迁兴化,族迁白驹场、施家桥。朱元璋屡征不应;最后居淮安卒,终年74岁。

施耐庵《水浒传》中的许多地名,都取之于祝塘附近。如“三打祝家庄”是全书中的重头戏,其实祝家庄就是祝塘镇。小说中武松景阳岗打虎,写得栩栩如生。

据说当时施耐庵不过是到大宅里村后的后阳岗散步,见有条黄狗睡在松树下,一名庄丁武阿二把黄狗打跑了。施耐庵回家便以此为原型进行创作,把后阳岗改作景阳岗,黄狗变成吊睛白额大虫(老虎),武阿二成了武松。

扩展资料

创作历程:

施耐庵弃官后,深感朝政腐败,民不聊生。当时有张士诚在苏州起兵称王,教书之余决心立志著书济民劝世。施耐庵又惧于文字狱,于是便以民间流传的宋江起义的故事曲笔为书。罗贯中帮助整理书稿。他们在书肆中翻找各种有关宋江起义的记载,逐渐写成此书。

施耐庵开始在河阳山隐居写书,后搬到白驹场。书中许多的景物描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58685e5aeb931333431343633述,多取材自他隐居地周围的自然景色,其中梁山泊的描写被认为是以张士诚起义地的得胜湖、小阳山为背景。而书中的好汉的人物原型则许多来自张士诚的部下。帮助他写书的不仅有亲戚和门人罗贯中,还有好友鲁渊、刘亮、陆谦等人。

施耐庵被朱元璋关进狱中后,关于他出狱的原因有不同的传说。民间传说是他又写了一部《封神演义》,朱元璋看过后觉得这根本怪力乱神,胡言乱语,认为施只是一个浮夸荒诞的疯子,因此释放了他。

另一种说法是他又在狱中续写《水浒传》后五十回受招安的内容,朱元璋看后觉得他不是在歌颂农民起义,于是释放。但是《水浒传》还是被查禁。

施耐庵去世后,罗贯中将书稿整理后准备去当时刻书中心福建建阳刻印。但是当地无人敢印这本书。罗贯中无奈,只好留在当地等待时机,并且又对《水浒传》重新进行了整理。不久后,他也染病去世。直到嘉靖年间,由朝廷派去抵御倭寇的宗臣得到罗贯中后人进呈,付诸刻印。

为你推荐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在线报名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