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求艺—您的留学规划师

19世纪中期英国文官制度变化的原因

161次

问题描述:

19世纪中期英国文官制度变化的原因急求答案,帮忙回答下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英国文官制度建立于19世纪中叶。

19世纪以前,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于国王,官员的任免实行恩赐制。

1688年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重要官员的任免由议会多数党掌握,盛行任用私人。

1700年《吏治澄清法》规定,除各部大臣及国务大臣外,其他官员均不得为议会下院议员。自此,英国官员分政务官与事务官。

19世纪初,财政部等机构在大臣之下设政务次官和常务次官。

1830年,常务次官在大多数部相继设立,文官制度有了雏形。

1853年议会组织专门委员会,对政府官制和人事制度进行调查,提出《麦克莱报告》。主张考选标准应注意通才,即一般的教育程度及适应能力,反对以应用技术及专门知识为考选条件;职员任用必须经过公开竞争考试。考核及格后接受训练两年,按成绩分派工作。这个报告对英国文官制度产生了极大影响。阿伯丁政府委派S.诺斯科特和C.E.杜威廉全面调查官员任用情况。

1854年二人提出了诺斯科特-杜威廉报告即《关于建立英国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它提出行政效率低下的原因和4项重要建议。从此奠定了英国文官制度的基础。

1855年 5月政府颁布了文官制度改革的第一个枢密院令,成立由 3人组成的、不受党派干涉、独立主持考选事务的文官事务委员会。

1870年6月4日政府颁布了关于文官制度改革的第二个枢密院令,确立了公开竞争的考试制度。两个枢密院令确立了英国文官制度的重要原则,通常把1870年枢密院令的颁布作为英国文官制度正式建立的标志。此后,政府在1875~1930年间先后成立各委员会,专门负责调查研究有关人事制度的问题,并颁布一些新的命令和规定。

1944~1945年政府实行了文官新训练计划和新考核方法的两项改革。

1968年富尔顿报告对英国文官制度进行了全面设计,政府采用了其中的一些改革措施。这是英国文官制度上的一次最重大改革

19世纪中期英国文官制度变化的原因

为你推荐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在线报名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