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绝妙的创意并不是某一瞬间偶然触发的,而是运用创新的思维方式生产出来的。
创意在创意者的大脑中,是以一种类似流水线的形式,遵循着一整套系统的思维方式,一环一环缜密地思考后,被整体生产出来的。
2000 年,著名导演赖声川制作了一出长达七个半小时,以 “环形” 为表演舞台,观众席为 “圆心” 的话剧 ——《如梦之梦》。这出话剧无论对赖声川个人或华人戏剧而言,在题材、思想、时空概念、剧场美学等各方面都大有开创,因而备受瞩目。其中时空交错的创意,令人惊叹。在他的《赖声川的创意学》中讲述了这部具有探索意义的话剧《如梦之梦》的创作过程。从 1990 年到 1999 年这十年间,赖声川身边发生了许多小事:在巴黎的城堡里看见了法国驻意大利大使的画像,了解到了他的事迹;女儿在英国读书时,听闻了伦敦连环车祸的新闻;在报纸上看到了 “无法诊断的发烧”的报道……凡此种种,在一开始并没有什么直接的意义。直到某一天,他又一次翻开了索甲仁波切的《西藏生死书》,一切的故事便连在一起,成为了一个复杂而又清晰的故事。再细细加以整理加工,便有了这部划时代的《如梦之梦》。不难看出,绝妙创意的产生,并不是依靠垂直的线性思考方式,而是需要不断跳出原本框架的思考方式。只有偏离线性轨道的思维方式,才能从意想不到的角度得到创意。意外的触发仅仅是一个引信,真正能起作用的,是不走寻常路的思维方式。而这种思维方式,实际上是一种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就能够被培养出来的原则和方法。工作是最容易养成垂直惯性思维的,但是久而久之就会进入套子里,变得僵化。遭遇瓶颈,试图努力打破,就必须培养创新思维。那么,通过什么方式可以培养创新思维呢?创意其实并不神秘,只要掌握了对的方法,任何人都能够生产出绝妙的创意。培养出创新思维,才能从偶然触发的碰撞中,产生独到的创意来。事实上,任何一种学习的对象,都有自己本身的原则和方法。培养创新思维的关键,就是掌握创新思考的原则,学会转变自己的思维方式,掌握创意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