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的表述应该是"礼义廉耻,国之四维"。
古人认为:礼定贵贱尊卑,义为行动准绳,廉为廉洁方正,耻为有知耻之心。"礼义廉耻"因此被指认为封建社会的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礼义廉耻,国之四维"最早出自【春秋】管子,在《管子·牧民》中这样写道"国有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倾可正也,危可安也,覆可起也,灭不可复错也。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后来北宋的欧阳修在《新五代史·冯道传》中将其归纳为:“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意思就是,礼、义、廉、耻是维系国家的四项道德准则,如果它们不能被推行,国家极易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