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纪,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下,欧洲大陆以法国为中心发生了声势浩大的启蒙运动。
“启蒙”原义为“用光去照亮”,因而18世纪又称为“光明世纪”。启蒙学者宣扬天赋人权,宣扬自由、平等、博爱,特别是宣扬理性,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上证明自己符合理性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力。启蒙运动为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作了理论准备,启蒙学者利用文学宣扬自己的主张,由此造就了启蒙文学。启蒙文学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具有强烈的战斗性和批判性,批判的锋芒直指封建专制制度和天主教会,揭露和批判社会上的种种不合理现象。启蒙文学把所谓“第三等级”的普通人作为正面主人公加以歌颂,描写资产阶级和平民的悲欢离合,反映他们的思想感情。启蒙作家常常借用古典主义的文学形式,给它注入了新的思想内容,也创造了不少新的文学形式,如哲理小说、正剧(严肃喜剧)、书信体小说、对话体小说、教育小说等,打破古典主义的一些清规戒律,拓展了文学表现的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