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则:
1、预防性原则 《学记》说:“禁于未发之谓预。
”要求事先估计到学生可能会产生的种种不良倾向,预先采取防止措施。否则,“发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当不良倾向已经发生甚至积习已深时再做教育引导,就会格格不入而备受困难。
2、及时施教原则 “当其可之谓时”,掌握学习的最佳时机,适时而学,适时而教。否则,“时过而后学,则勤苦而难成”。这已涉及教学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准备、教学内容和顺序等问题,要求寻找诸因素的最佳结合点,使教学显见成效。
3、循序渐进原则 “不陵节施之谓孙(逊)”,教学必须遵守一定的顺序。顺序可以理解为内容的顺序和年龄的顺序。如果“杂施而不孙(逊)”,杂乱施教而无合理的顺序,其效果将适得其反。因此,要“学不遢等”。
4、学习观摩原则 “相观而善之谓摩”,学习中要相互观摩,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要在集体中学习,借助集体的力量进行学习。否则,“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