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吊脚楼苗家木楼也叫“吊楼”,为融水苗族世俗传统民居,在湘西、鄂西、贵州地区的吊脚楼也很多。
吊角楼多依山就势而建,呈虎坐形,以“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为最佳屋场,后来讲究朝向,或坐西向东,或坐东向西。吊脚楼属于干栏式建筑,但与一般所指干栏有所不同。干栏应该全部都悬空的,所以称吊脚楼为半干栏式建筑。从前的吊脚楼一般以茅草或杉树皮盖顶,也有用青石板盖顶的。 苗族的吊脚楼通常建造在斜坡上,分两层或三层。最上层较矮,只放粮食一般不住人。楼下堆放杂物或作牲口圈。两层者则不盖顶层。一般以竹编糊泥作2、芦笙坪 苗族酷爱芦笙,也特别注重芦笙文化设施的建设。自古以来在建村立寨的同时,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在寨子的中心地带建立一个具有一定格局的芦笙坪。这是苗寨的显著标志。芦笙坪面积约有一个篮球场大小,四周都是吊脚木楼。坪中央竖立一根雕刻有锦鸡、水牛角、龙等图腾物的芦笙柱。有的芦笙坪还专门用卵石围绕芦笙柱排列镶砌成各种图案。芦笙坪是经过众议开辟留下的,任何人不得侵犯和占用,也不能堆放杂物,是全寨的公共财产。墙,以草盖顶3、芦笙柱 每当过苗年、春节或其它盛大节日,苗寨的男女老少穿戴盛装聚集芦笙坪上,围绕着坪中央一根高约十来米、雕刻精致的柱子吹芦笙,跳踩堂舞。这根柱子即是人们常说的芦笙柱,苗语称之为“栋嘎4、晒 楼 晒楼在苗族建筑中是一种别具风格的建筑物。住在吊脚木楼里的苗族,每家每户都在主楼前面,或者偏夏一侧,构建一个与主楼二层持平的晒楼。晒楼用四根杉木竖立在四角作柱,呈正方形或长方形,上面架设桁条,再用片竹板或者长条木铺平在桁条上即成,面积在25——30平方米之间。晒楼可晾晒禾把、稻谷、杂物,晾挂染布、衣物,又作供人休闲乘凉的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