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五千年多的历史,蕴育出许许多多的优秀传统文化,他蕴含着丰厚的民族精神和道德理念,是我们在新时代培养青少年道德品质的重要思想养分,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理想信念等方面的教育有着极为重要的导向作用。
一是家庭要发挥源头作用,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融入日常生活之中。家长是子女的启蒙老师,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也是根深蒂固的。重视家庭德育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要将中华民族特有之诚信守约、勤劳俭朴、扶弱济贫、尊老爱幼这些传统美德融入日常情态之中,通过家长们的言传身教对青少年进行教育,加强中学生品德修养。教育引导青少年热爱传统文化,丰富历史知识,拓展人文思想,塑造优秀的行为品格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另外,家长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度会直接影响到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家长们也可以通过古典文学沙龙、传统服饰的美学研究、中华戏曲欣赏等来增强对传统文化的感性认识和兴趣,通过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家长学校等活动,进一步促进教育观念的转变,从而增强家庭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效果。
二、学校要发挥纽带作用,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摆上重要的位置上。学校是传统文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有着先导与示范作用。学校要立足于“先做人、后成才”的德育观点,一方面努力推进让优秀传统文化走进课程、走进课堂,在校园内营造热爱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风气。学校要组织编写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符合不同阶段学生特点的中华传统美德教材,在中小学生中讲故事、讲规范,让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据一个相对合理的地位;要经常播放古曲、古乐,把古代先贤的语录贴在校园里,把传统教育寓于校园环境、校园文化之中;要整合团队和政教的力量,形成合力,将团队活动与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相结合,与 “八荣八耻”教育相接合,开展中小学生传统美德教育。要发挥共青团独特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将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内容糅合进丰富多彩的团队活动,并通过组织学生社团、兴趣小组等方式研究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引入社区、引入家庭,因地制宜地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教育。学校要加强与社区工作委员会联系,充分发挥社区的综合依托优势,开展 “采民俗风、学民间艺、弘民族魂”等丰富多彩的活动,用优秀传统文化引导、熏陶、感染中学生。指导家庭传统文化教育,通过召开家长会、交流会等活动,促进家长素质的提高,用家长素质的提高去带动影响中小学生。
三、社会要发挥平台作用,共同营造崇尚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希望工程,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关心、支持和参与,共同为青少年搭建优秀传统文化平台。一、要积极开展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和保护工作 。教育局、教育科研所、教育学会、高等学校及等有关部门要组织力量,对传统文化进行认真研究和系统整理,编写教材与课外读物,对学校、家庭、社区传统文化教育进行宏观指导、组织与管理,组织、指导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组织传统文化教育经验交流;要不断完善传统文化保护的法律体系,切实做好有关法律条文的司法解释,依法保护传统文化;文化部门要认真实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切实加强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作。
二、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报刊、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等新闻媒体要把优秀传统文化宣传作为重要任务,开设专题、专栏,通过新闻报道、文艺晚会、言论评论、专家访谈、群众讨论和公益广告等多种形式,多侧面、多角度地宣传介绍优秀传统文化;运用现代传媒手段和文化经营模式,把我们富有内在特色的传统文化以全新的形象展现在青少年面前,把优秀传统文化开发、创作、编辑、出版成为青少年喜爱的读物和视听产品,借助童谣、民谚、民间故事、民谣、卡通、版画等多种艺术形式激发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各级团组织和少先队组织要利用各种传统节日开展各种别开生面的活动,如举办“中华传统经典名篇诵读比赛”、“艺术沙龙”等大型活动,传播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三、要整合社会德育资源,加强德育教育基地建设。宣传部门和教育部门开辟的各类德育教育基地,应结合实际充实传统文化方面的内容,搞好建设,有组织、有计划、有内容地开展优良传统文化与传统美德教育;一些公益设施,如博物馆、名人故居、各种纪念馆,应向青少年免费开放;邀请民间艺人担任志愿辅导老师,利用双休日及寒暑假开设民俗教育课程,教孩子们绘画京剧脸谱、吹唢呐,在形式丰富的活动中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将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要义展现在青少年面前,加大优秀传统文化在青少年中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