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定位性评价:定位性评价又称安置性评价、预备性评价。
主要是在特定的教学活动之前进行评价,判定学生的前期准备。它要解决的问题是:学生是否已掌握了预定的教学活动所必需的知识与技能、在多大程度生可以到达预设的教学目标、学习兴趣培养、学习习惯养成以及人格品质发展需要何种教学模式更好,等等。
2、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又称过程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评价,是为引导教学过程正确、完善地前进而对学生学习结果和教师教学效果采取的评价。形成性评价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选拔少数优秀学生,而是为了发现每个学生的潜质,强化改进学生的学习,并为教师提供反馈。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教育实践经验表明,经常向教师和学生提供有关教学进程的信息,可以使学生和教师有效地利用这些信息,按照需要采取适当的修正措施,使教学成为一个“自我纠正系统”。
3、诊断性评价:诊断性评价是对形成性评价的一次复诊。它主要是对教学背景及学生的各方面情况进一步作出评价,它的重点是对学生学习中的屡犯错误进行深层次的调查。诊断性评价的目的,是为了设计一种可以排除障碍的教学方案,是识别那些高出或低于零点的学生,这样就可以把他们分置在最有益的教学序列中。根据这两方面得出的结果,我们就可以检查教学目标是否定得太高或太低;教学内容选择是否恰当,是否适合学生的水平及兴趣;并可以根据不同的内容和不同学生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
4、总结性评价:总结性评价是在某一相对完整的教学阶段结束后对整个教学目标实现的程度做出判断的评价。总结性评价的参数比较少,一般是一学期或一学年两三次。总结性评价的范围较广,概括性水平较高,它可以发挥多种作用。在运用总结性评价时,要注意通过评价得出的结果,不是一个单一的分数或一个单一的描述性术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