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字有留存就有解读的可能。
一般延续性好的就容易知道古代文字的意思。如隶书和小篆相隔不远,相关的字体容易对应上,容易辨认。而金文甲骨文则相隔时代太久远,难以辨识。现有发现的甲骨文仍有约一半无法识别。这个和数据不够多,而多数甲骨文在龟甲上字数少有关。希望大数据时代能够借助电脑数据库的威力辨识更多甲骨文。而甲骨文一脉相承下来的是繁体字。我们国家的繁体字已经简化,造成人眼识别系统需要多一层转换。相比民国的人识别甲骨文又多了一层难度。古代文字有不少通假字。如今普通话普及,很多方言在保存古文发音,识别语义方面有重要的价值。这里只有期待地方方言特别是吴语,闽语,闽南语,粤语,客家话等保存古汉语语音多的语言能继续发扬。另外,很多甲骨文是占卜用语。这个也需要研究者有一定的占卜基础,能懂易的断语和卦辞等。知道这个,就能把字词对应上。要知道古人的日常生活不会比我们更丰富。起码古人不会出现电话机无线电量子物理的表达。而一些常用字还没有对应上,这个说明我们的古汉字研究人员还有很大的空间发挥。古埃及古巴比伦的象形文字很多是识别不了。而古埃及文字的识别得归功于一个罗塞塔石碑的发现。这个石碑是公元前196年,刻上了古埃及国王托勒密五世登基的诏书。石碑上用希腊文字、古埃及文字和当时的通俗体文字刻了同样的内容,让解读古埃及文字成为可能。这个在无人能识别,文明断裂的情况下还能解读,是了不起的成就。而我们号称文明没有像其它文明那么不堪,没有断裂,现在却连自己的祖先发明的文字都还认不全,有些说不过去。期待我们的仁人志士能早日解决这些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