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求艺—您的留学规划师

为什么说李白是不可模仿的

56次

问题描述:

为什么说李白是不可模仿的求高手给解答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李白,作为中国文学史上一位家喻户晓的才子,后人称为“诗仙”,他是中国唐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七绝和古体诗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他一生,喜饮酒,好作诗,他那豪迈奔放的性格为唐代诗歌注入了生机与活力,他的诗歌充满了新奇、静夜思 可谓是家喻户晓的吧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三岁的小孩都会朗朗上口 当然,还有不少诗歌是相当霸气的。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李白一生中最霸气的一首诗。《侠客行》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众所周知,李白的才艺中除了作诗,就是舞剑,当这两者完美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想不霸气都很难了。前四句从侠客的装束、兵刃、坐骑描写侠客的外貌。第二个四句写侠客高超的武术和淡泊名利的品质,突出真正的侠客精神。第三个四句引入信陵君和侯嬴、朱亥的故事来进一步赞美侠客,同时也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抱负。“好刀配好鞘,好马配好鞍”能成为真正的侠客,活的有意义的侠客,需要有一个“伯乐”。最后四句表示,“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任何一个侠客不一定以事事成功为骄傲,重要的是失败的时候,面对危难的时候,不卑不亢,处变不惊,以最最有尊严的方式死去,这样,也能青史留名。李白以夸张的笔墨,从游侠的外貌、服饰勾勒出了一个英俊潇洒的侠客形象,接下来描写侠客的“专业”和高贵品质,之后对历史上著名的侠客大加赞赏,为侠客们以国家大事为重的行为点赞,由于李白自幼学习剑术,所以这里他不是纯粹的在写侠客,而是想象着自己有朝一日也能像他们一样,在国家最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不计生死、不问前程。后人评价此诗说:“诗文采用叙事体,但大开大合,收转自然,中间偶见议论之句,亦如画龙点睛,使人对全诗主旨更加了然。”斯人已去,无论是李白,还是那些名垂青史的侠客们,但是,他们的事迹必将流传千古,他们做到了千里不留行,但他们留下了名;他们做到了“事了拂身去”,但历史留住他们的事迹;他们“深藏功与名”,但是他们留给后人的精神品质熠熠生辉,无法抹去。最后,借用一句话: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为什么说李白是不可模仿的

其他答案

为什么说李白是不可模仿的?

我理解的题主的意思是,作为诗人,李白是不可模仿的,没有人再能写出李白那样的诗了。

李白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歌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和浪漫主义情调,有着极为崇高的地位。其不可模仿性来源于李白的才学、个性和人生际遇的不可模仿。

李白的才学: 才学过人+天资聪颖

李白天资聪颖,小时候就能诵读《子虚赋》,少年时期又在山中苦读,常和道士谈论道经,后来又在岷山隐居学习,15岁时候拜师了当时的纵横家赵蕤,可以说观奇书,学文史,诸子百家无所不读。当时在山中苦读,还留下了“铁杵磨成针”的励志传说。

李白的个性:个性鲜明+善变多样

李白极具个性,他内心高傲,甚至有点极度自负,连孔圣人也没放在眼里;他率性而为,以平民身份也想和达官贵人平起平坐;他天真烂漫,有着丰富而浪漫的想象力,甚至单纯地把官场也理想化和简单化;他热情豪放,激情四射,对山水风光和建功立业都情有独钟,既使遇到挫折也保持着高昂的热情。李白的性情有多么复杂多样,他的诗歌内容就有多么复杂多变。

李白的人生际遇: 仕途不顺+游走天下

性格决定行为。李白自负才华,不想参加考试,希望被人举荐,但是一直没人赏识。

24岁就开始出门远游,一把剑,游走天下,散尽家财。

42岁做官,仅三年就看不惯了,弃官不做,继续出游。

56岁做了幕僚,不幸又受连累被流放,万幸在流放途中遇到皇帝大赦。又想做隐士神仙,又想要入仕报国,李白的一生都在理想、现实、自负、愤懑的矛盾中痛苦挣扎。

李白的诗就是他的才情、性格和人生际遇的综合体,缺一不可,无法模仿。就像在盛唐诗人中,王维、孟浩然长于五绝,王昌龄擅长七绝,但是兼长五绝与七绝而且同臻极境的,只有李白一人。

其他答案

模仿李白干什么?吃饱了撑的。别看老牛和李白祖上是一家子,但是,叫老牛说句实在话。你如果把李白放在当下,也99.99%是个废物点心,且是纯度超24k窝囊废一个。。。李白之所以成名,个人认为原因有三。一,李白和李世民,李隆基是本家,故在唐一代,才敢如此放纵。二,唐时,诗词受追捧,其码达官显贵均为儒生。三,李白确实有两把刷子。但是,现在,李白不行了,上述三条,前两条已失效,仅剩第三条。。。问题出在哪?你写诗有两把刷子,这刷子能养活住自已不?原因就不讲了,肯定不行。并且,李白还有一大缺点,好喝酒,而且还要喝好酒。下来我们看看他这消费水平,一天两瓶茅台算少吧,3000,一月酒钱9万,一年108万。。。这水平,就是让李白连获10次诺贝尔文学奖,老牛认为都够呛。问题是,这种情况几无可能。别说诺奖,就是个县奖,市奖,李白也不可能得到。现在得奖要靠什么?关系。就李白那耿直样,肯定次次初评都是淘汰对象。相信参加几次,李白都有觉悟,绝不再干这自取其辱的事。。。名的事肯定和李白无缘了,下来谈谈李白生存问题。一,当个公务员,李白无文凭。二,做个小生意,李白不感冒。三,有门手艺,剪头,拍摄,电焊工,专业不对口。。。就是文笔还行。前面说了,李白的诗写一年,给的钱连瓶茅台都买不起。下来,李白只能跑到网上当个网红,或给名人企业写个软文自传,或许能赚个二锅头的钱。以上,我们都是以最乐观的态度讨论李白。。。大概率李白是个什么样呢?就是孔乙己那个样,娶不起媳妇买不起房,成反面教材。搞不好,义乌市场门口推个板车,建筑工地拿个铲铲。花200元买个破二手手机,《今日头条》注册个帐号,正和老牛互粉,梦想有一天开通收益,赚个三瓜两枣。。。

其他答案

造就一个伟大的诗人,与时代有关,唐朝亦然不在

其他答案

我觉得题主应该想问的是为什么说李白的诗歌是不可模仿的。

世界上没有两片同样的树叶,两只脚不可能同时踏进同一条河流,同样,在文学史上,你也不可能找到两个创作风格完全一样的人。究其根本,是因为每个人的个性不同,所以诗歌所呈现出来的感觉就不同。

余光中在《忆李白》诗中说:“酒入豪肠,七分化作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杜甫也说李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还说他“斗酒诗百篇”。那李白的哪些个性特征影响了他诗歌的风格呢?

第一,李白的率真,渗透在诗中,就使得诗歌仿佛浑然天成,不事雕琢,如清水出芙蓉。最熟悉的莫过于那首《静夜思》了,“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朗朗上口,前两句完全不顾及对仗。杜甫说:“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特别注重炼字炼句,李白就偏不。还有那首《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以及《送孟浩然之广陵》等等,都是我们小时候背诵的,特别适合小孩子背诵,成为了很多家长对孩子唐诗启蒙的首选。也正是这种率真,让人觉得李白似乎一直很年轻,很多人会称呼杜甫为“老杜”,但很少有人称呼李白为“老李”。

第二,李白的狂傲,渗透在诗中,就使得诗歌语言总是那么夸张犀利,毫不示弱,给人一种高高在上只配追随之感。比如他得意了,就说“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难受了就说“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遭人排挤了就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郁闷了就说“将登太行雪满山,欲渡黄河冰塞川”,来了兴致了就说“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他真是一身傲骨,把小迷弟杜甫惹得五迷三道的,写了无数诗歌赠给李白,结果人家爱理不理。他就那样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忘记了世风日下,忘记了大唐将危,被很多坚信“诗言志”的评论家所诟病,认为他太自我,毫无家国情怀。然而,这就是李白,“豪气压群雄,能使力士脱靴,贵妃捧砚;仙才媲众美,不让参军俊逸,开府清新。”

第三,李白的淡泊,渗透在诗中,就使得李白的诗歌似乎总是仙气飘飘。“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动不动还上天入地,就像那首《梦游天姥吟留别》里所描述的神仙世界。当然,我最喜欢的还是李白那首《山中问答》:“问余何事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他的此类诗歌总是缺少铜臭气,不争不抢,不执著,估计跟李白身受道家思想影响有关,他心无旁骛地观察这个世界,感受这个世界,真诚地表达自我。

正是基于以上三点个性特征,使得李白的诗歌呈现出了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我们都知道,感性的人才比较浪漫,而感性的人常常会出其不意地行事,所以便很难模仿。当然,能在文学史上留名留作的,都不可能被模仿,只能说,这种纯靠天赋的更难模仿而已。

(ps:码字实在很累,就回答这么多吧!感谢这个提问,让我又深入思考了一回。)

为你推荐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在线报名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