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乡村酒店发展现状与趋势
2013年2月,国务院印发《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提到要逐步增加旅游休闲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开发特色旅游休闲线路、优质旅游休闲产品和旅游特色业态。随着城市化和经济水平的提高,社会竞争的不断加剧,在大城市工作的人们为了减轻压力,渴望回到静谧舒适的环境去感悟大自然、放松身心、调整心态,对旅游的兴趣从走马观花式的旅游上升到休闲、养生、民俗、文化等体验式旅游上,乡村旅游作为既古老又新颖的旅游活动,逐渐成为旅游者的新宠,乡村生态、乡村风光、乡村民俗、乡村生活、乡村文化、乡村娱乐等成了游客体验的主要内容,同时,游客也能够在游玩中寻找到生活、工作中逐渐消失的“乡愁”。我国乡村旅游也从简单的参观式发展到体验协作式,旅游内容形式也从简单的采摘饮食发展到全方位满足游客需要,形成了农业、文化、生态、健康的特色内容,以乡村为背景的旅游在这样的大环境中蓬勃发展起来,各种主题风格的乡村酒店也在这样的条件下孕育而生,并伴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而不断壮大。
乡村酒店,既有酒店特质,拥有良好的服务设施和服务质量,能够确保卫生和安全,同时又有其独特的文化个性和优美的生态环境。除了基本的观光、饮食、住宿和娱乐外,游客对酒店的文化、品牌、健康理念的关注度也不断提高,对乡村酒店的文化内涵、外部生态环境、接待能力、服务体验等方面均提出很高的要求。当游客进入其中,在欣赏淡雅幽静的田园风光的同时也可切身体会浓郁的乡土气息领略质朴的人文精神,品尝到清新绿色的饮食精品,客人入住酒店后,能够全面感受到当地乡村风俗,领略一番异地乡村风情。
一、乡村酒店概念
关于乡村酒店的概念有各种各样,针对不同的分类标准形成了不一样的诠释,本文主要采用《中国旅游大辞典》(邵琪伟,2012)中“乡村酒店”的概念,该词条编写为“指具有乡村休闲、娱乐、求知、教育功能的综合性旅游住宿单位,是将农业观、生态景观、田园景观与住宿、餐饮设施进行结合,能够为游客提供乡村休闲体验的经营主体。”
乡村酒店的特色在于: 乡村性。现代乡村酒店主要针对丰富的农业资源而产生,在建筑、产品、服务、活动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乡村特点; 休闲性。通常接待休闲度假客人,客户群体主要为我国城市居民,主要进行农村民风民俗、农业资源特色、田园休闲等体验; 主客互动性。客人往往会与主人一道进行具有乡村及家庭特色的烹饪、手工制作、种植、养殖、家庭成员交流等活动,其显著特点在于文化性强、季节性强、资源特色性强、消费者参与体验性强。现代乡村酒店与商务型酒店、奢华高星级酒店在不同层面上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因此现代乡村酒店在发展规模、品牌、文化等方面还有很大潜力。
二、我国乡村酒店发展现状
(一)国外乡村酒店
乡村酒店源于19世纪中叶的欧洲,当时只有零星的乡村酒店满足极少数人的需求;发展于20世纪60年代的西班牙,西班牙政府开始注重对乡村旅游的投资,建立大量的乡村酒店,满足度假游客的需求;20世纪80年代后,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欧美发达国家率先开始了大规模发展乡村旅游的进程,对乡村经济的振兴起到重要作用,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而兴起的最早的是家庭旅馆,乡村旅游的最主要形式是游客在乡村旅馆住一段时间,到周围景区、山区、农场、大自然中休闲娱乐。在发达国家里,乡村酒店已经发展到成熟阶段,乡村酒店的类型比较齐全,主要类型有以下几种:
(1)住宿加早餐(B,B),仅提供基本的早餐和客房服务。这种客栈价格低廉,基本上以当地居民自家房屋为基础,稍加修缮改造而成的客房,保留了当地农家建筑风格,以适应游客的需要,既解寂寥又有收益。英国自然风景区的小镇几乎都有这样的家庭式旅馆,打着B&B的招牌,旅馆一般是由家里的女主人负责打理。
(2)乡村旅舍。国外乡村旅舍的经营大多以家庭小规模经营,服务设施相对齐全,能够提供性价比较高的住宿条件和餐饮设施,基本上满足游客的需求。但是由于经营规模小、存在季节性、经济效益低,所以经营模式的缘故使其没有足够的管理能力和操作能力,抵御风险小。而几年里,大的酒店集团也开始布局乡村旅舍,但是酒店规模也扩大了数倍,提供给游客更方便、舒适、个性化的体验,比如万豪酒店集团在纽约、波士顿、洛杉矶等地运营管理乡村旅舍。
(3)乡村度假村。用作休闲娱乐的建筑群,一般有旅游胜地度假村、娱乐场度假村、小型豪华度假村、别墅式度假村以及主题度假村等类型,这些乡村度假村区别于传统度假村,主要依托乡村资源,拥有乡村旅游。通常是由一间独立公司营运,但是也有数个集团合作经营的,为了让客人们于假日可享受他们的假期,度假村内通常设有多项设施以应付客人的需要,如餐饮、住宿、体育活动、娱乐等活动。国际旅游度假村的发展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然而,度假村业的大规模发展才是20世纪后半期的事情,尤其是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度假旅游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和势不可挡的潮流。如圣淘沙名胜世界HardRock酒店,马尔代夫Four Season KudaResort,拥有高尔夫球场的德国“Hartl Life Resort”度假村,欧洲阿尔比斯山脉的著名滑雪场附近的度假村,巴厘岛皇家彼特曼哈酒店(Royal Pita Maha)等等。
从国外乡村酒店发展来看,国外的乡村酒店不同于城市商务酒店、度假村,它与二者的最大区别就是它各自具有独特的文化个性,有着其特殊的文化符号,其中有的是以庄园文化、古堡文化见长,满足旅客怀古寻旧的愿望;有的是以收藏古玩见长,主客共享鉴赏珍品的乐趣。
(二)国内乡村酒店
在我国,乡村酒店起步比较晚,伴随着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起步于20世纪末期,发展于21市级初期,乡村家庭旅馆是它的住宿雏形,经过几年的时间,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发展壮大起来,乡村酒店的发展已成为乡村旅游的一大热点,形成多种风格的乡村酒店,它既有农家乐良好的生态环境,又有星级酒店的良好服务设施和服务质量,这种新的接待模式,是市场经济下旅游发展繁荣的产物,是乡村旅游走向与国际接轨的必然趋势。
2003年我国将“三农”写进政府工作报告,2008年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和旅游观光农业,为乡村改革和发展提出了目标;近十年来我国乡村旅游有了蓬勃发展,乡村酒店也有了大规模的增长,不仅推进了乡村整体环境的进步,也给农民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收益。
2005年4月北京市首批乡村酒店正式开张,被批准的10家酒店暂时只接待外国游客,对外报价是每人50美元。当月,江苏省首批100家乡村星级酒店正式挂牌。在乡村旅游最为繁荣川渝地区,乡村酒店管理也在相继升级,成都郫县在原有“农家乐”产业基础上,选择较高档次、富有个性特色的乡村庄园进行升级改造,通过严格的星级评定,确定的首批11家乡村酒店正式授牌,首次在全国创立了乡村酒店为支撑的乡村旅游模式;重庆市在现有数千家农家乐产业中选择较高档次、富有个性特色的乡村庄园进行升级改版,打造一种新型的乡村酒店。在国家政策的风向标下,苏州市、张家界、三亚市、常州市、青岛城纷纷出台“乡村酒店”相关管理规定。一些省级的管理标准相继出台,江西省首个旅游地方标准《江西省农家旅馆星级的划分与评定》通过专家评审。根据这项标准,农家旅馆旅游设施与服务共划分为四个等级,由低到高依次为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特色三星级。
2007年浙江杭州德清的“洋家乐”,注重生态环保、绿色低碳和东西文化融合,在浙江省内乃至全国都称得上一景,游客在那里既能享受乡村宁静,品尝农家菜,又能体验欧式风情,尝到正宗西餐,可谓是中西合璧,为乡村酒店的发展开拓了新的思路。
2009年北京市颁布实施了《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涉及乡村酒店、国际驿站、采摘篱园、生态渔家、休闲农庄、山水人家、养生山吧、民族风苑八种乡村旅游新业态,自此始终坚持“一区(县)一色”、“一沟(村)一品”的特色发展道路,积极培育具有首都特色的旅游新产品、新业态,促进了乡村旅游产业的升级换代,其中乡村酒店的发展非常迅速,如延庆的绿茵溪谷、华府田园、地质人家、世葡人家,密云的山里寒舍,慕田峪长城脚下的小园度假村等。
综合来看,乡村酒店在发展过程中,在建设设计方面多追求乡舍韵味,选址多在风光秀丽、植被丰富的山谷,或是历史气息厚重、文化氛围浓烈的古村,还有窗几明亮、整齐划一的新农村等地,乡村酒店外部建筑多是保留了老宅子样式,包括门、窗、墙等要素,在房间内部,融合了古朴与现代的室内设计,标配的床卫浴设施等,以“开门大自然,闭门现代化”的方式协调了乡村性现代化之间的矛盾。在酒店服务人员的选聘上,大多数都是吸纳本地村民就业,同时还可吸引一部分外出务工青年回流,这些人对当地生活环境十分熟悉,可以给予顾客细致周到的服务
近几年以来,世界知名酒店管理公司瞄准了中国广阔的酒店业市场和酒店劳动力市场,不仅推进了标准的奢华品牌酒店和高星级酒店,也推进了小众市场的精品酒店在中国的建立和发展,如万豪、凯悦、喜达屋、洲际、朗庭等国际酒店集团,这种趋势已经从重要的大城市、旅游胜地、省会城市向二线城市发展,在未来的发展中必定会将我国丰富的农业观光旅游资源地区作为重要开发市场。
三、乡村酒店发展模式分析
综上所述,依托乡村资源特色、酒店经营管理理念、以及政府的积极引导推广,三者间共同作用,促进了乡村酒店的发展
第一,优质的乡村资源是开发乡村酒店的前提。一是建筑文化的应用。乡村酒店在发展过程中,要深度挖掘该乡村的历史文化,选择有代表性的建筑作为酒店主体,比如有特色的院子或别墅,将现代化和原真性有机结合,通过一定程度的装修改造,修旧如旧或新旧结合,实现该地建筑风格的传承。二是饮食文化的应用。中国拥有丰富的饮食文化资源,乡村酒店可以充分引进当地风味菜肴、老字号餐饮、市井小吃等,进行品质和内涵提升,创造出新的特色餐饮。三是可供游客参与体验性活动的打造。通过增加可供游客参与、体验的酒店元素,让游客充分体验到本地的“原真”文化,从而增加本酒店的内涵。四是特色民俗活动的打造。乡村酒店相比星级酒店的最大不同,就是增加了酒店从业者与游客间的互动性,通过自己举办,或是连同所在乡村的村民,一起举办当地特色活动,给予游客更丰富的住宿经历和游玩乐趣。五是融入浓厚的乡土文化。乡村酒店在经营管理中,要融入到当地的乡土文化中,无论是建筑风格、餐饮的打造、特色民俗活动,都要体现出“身处乡村,长于乡村”的韵味。
第二,良好的经营管理是乡村酒店快速发展的动力。一是提供“管家式”服务。在乡村酒店中,服务人员大多数都是本地村民,在游客住宿期间给予他们最贴心的关怀、独特的体验,提高游客满意度。二是采用精益化管理理念。精益化管理理念保证了乡村酒店低成本高回报的收益,无论从日常的酒店管理、餐饮的提供以及客房消耗品等方面,通过精细化的管理,使酒店收益尽可能达到最大值。三是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乡村酒店地处环境优美、乡土气息浓重的地方,在国家大力倡导发展休闲旅游产业背景下,厌倦了千篇一律的景区景点的中等收入的游客开始追求到乡下去体验“慢生活”,乡村酒店未来的旅游市场将更加广阔,空间更大。四是采用“一对一”点状式营销方式。乡村酒店通过对特定客户进行点状式营销,来吸引顾客,并努力发展成回头客,实现专精营销,保证其拥有稳定的顾客群体。
第三,政府的积极引导是乡村酒店发展的保障。一是加大促进展乡村酒店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地方政府在解决“三农”问题过程中,主要的手段之一就是大力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对乡村旅游新业态的发展予以支持,尤其是对于没有优质旅游景区景点作为吸引物的乡村,可以开发特色乡村酒店作为吸引物。二是举办民俗节事活动。政府在发展乡村旅游过程中,通过不同的民俗节庆,举办相应的庆祝活动,吸引更多的游客参与其中,对乡村酒店的客源和宣传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三是定期对乡村酒店从业人员进行培训。政府通过统一培训,提升乡村酒店从业者日常服务礼仪、经营管理规范等方面技能,提升乡村酒店整体服务水平。四是打造统一的宣传平台。“酒香也怕巷子深”的道理不言而喻,因此,政府通过打造旅游网,统一对乡村酒店等旅游资源进行宣传;邀请本地知名媒体对乡村酒店进行深度宣传,同时也可以采取冠名合作的方式,让本地知名媒体对此进行长时间的宣传,以此提升乡村酒店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第四,依托优质的乡村资源,乡村酒店在开发建设中,通过融入到乡村中,无论是建筑形式、餐饮、酒店文化内涵以及体验活动等,打造独特的乡村酒店气息;同时,乡村酒店采用优质的经营管理理念,如精益化管理、管家式服务、独特的营销方式等,为乡村酒店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最后,政府通过政策、节庆活动、培训以及宣传等角度,对乡村酒店的发展给予最大的支持,是乡村酒店发展最坚实的保障。
四、乡村酒店未来发展趋势
(一)文化产业将与乡村酒店的发展密不可分
乡村酒店在发展中,酒店内部文化氛围将与当地旅游资源、农业资源、乡村文化资源进行良好融合,丰富的文化内涵将成为乡村酒店发展的重要标志。乡村酒店的所在地融合了数代人的文化特征、生活习惯以及民族信仰,在酒店设计开发过程中,无论是从整体建筑设计还是内部装饰风格来说,逐步引入乡村文化要素,致力于对乡村文化的体现,以让顾客和居民可以更好地感受到乡村的文化魅力,并提升乡村的文化品位。而在酒店经营过程中,酒店经营者在“原真性”思想指导下,依托本地乡村文化特色,利用乡村特色建筑、餐饮、酒店内部装饰、酒店从业者服饰、民俗体验活动等主题元素,打造特色民俗文化内涵,提升顾客对本酒店的文化内涵体验和参与,打
造原汁原味的文化氛围,为乡村酒店的发展提供必需的文化元素。国外的有乡村欧式装饰风格主题彼索斯特洛庄园酒店,英国城堡风格的达尔豪西城堡酒店等,国内外知名的乡村不乏利用乡村农家、旧建筑等改造为乡村酒店的成功案例,比如杭州的安缦法云、洋家乐,北京密云的山里寒舍,四川成都的五朵金花之“花乡农居”等,这些乡村酒店已经与当地乡土文化融为一体,又不失酒店的高雅,带给顾客更丰富、美好的体验。
(二)结合“新型城镇化工程”,品牌连锁化将成为精品酒店趋势之一
在城镇化过程中,新型城镇化发展趋势强调就地城镇化,把城市服务引入到乡镇、农村,让农民能够就地转型、从农民转化为市民。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决定》指出,要“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乡村旅游的发展规划对于未来整个旅游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结合城镇化工程,政府对乡村的道路、停车场、厕所等基础设施进行了合理的发展规划,提供了完善的配套设施,为乡村旅游大规模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推进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等共同发展的经营方式,促进乡村旅游规模化、专业化、现代化发展,因地制宜地发展旅游休闲、养生等产业,培育乡村酒店品牌,推进与周边城市的区域旅游合作进程,让新型城镇化的建设给予乡村酒店给予更大促进作用,实现乡村酒店品牌连锁化发展。现代乡村酒店未来发展必将会因品牌优势而占领更多、更大的农业生态资源和农业旅游资源市场。农耕文化的灌注、农事体验、结合现代商务度假,乡村酒店将会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因此,品牌化、连锁化是未来现代乡村酒店的发展必经之路,也是凸显现代乡村酒店品质的重要特征。
(三)精益化、精品化将成为乡村酒店发展的方向
乡村酒店的经营管理模式从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内部文化和设施的精品化将是乡村酒店实现品牌连锁化发展后的又一个未来发展的显著标志,也将成为未来转型升级的方向。
在乡村酒店转型升级过程中,加强对精益思维的学习和研究,将精益管理模式在乡村酒店中广泛应用,比如信息化的利用、经营管理的优化、经营成本的节约等,使其真正体会到精益管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鼓励其在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运用精益管理方法,比如网络预定和电话预定的客人比例是多少、采用哪种营销方式才会带来更多的客人、每天准备多少食材才会保证既不浪费资源又能保证游客的需求,等等,只有在经验管理过程中,选择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收益的经营方式,才会确保乡村酒店管理向着精益化发展,实现乡村酒店转型升级。
随着乡村酒店发展趋于完善,精品化也将成为大势所趋。乡村酒店依托的是天然的农业资源,不同的特色农业资源、旅游资源和当地的乡村历史文化,是未来乡村酒店的文化主题,将不同的主题融入酒店的内部文化,真正植根和发扬这种文化,做到酒店的个性化、差异化和精品化发展。酒店外部环境天然优美,内部环境质朴,乡村文化浓厚,设施设备完善方便,农事体验丰富等一系列住宿体验的升级,都将为乡村酒店向着精品化发展提供积极动力,保证该酒店在当地的绝对竞争力和美誉度。
(四)生态化、惠民化将是乡村酒店发展的根基
生态化、惠民化是乡村酒店得以发展的重要因素,未来的乡村酒店将更加注重科学发展,不应以短浅的经济利益而给周边旅游资源造成的严重破坏。未来的乡村酒店不再是靠恢复、复制、模仿过去的场景,而是将消费者真正融于民俗风情浓厚的环境、返璞归真的氛围中,开展多种层次和内容丰富的农业文化活动和农事参与活动。在酒店设施设备上,将更多采用现代化的无污染设备,利用光能、风能,避免或者降低对当地农业旅游资源的破坏,因此生态化也应该是乡村酒店发展中区别于其他类型酒店的主要因素,最直接、最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地域文化也将是乡村酒店生态化最基本的元素。建筑风格,保持居住设施装饰与周围环境的和谐性,开发要避免过于明显的人工痕迹,保持资源的原始性和天然性。
第四,加强乡村交流、增进邻里互动。走进乡村,了解乡村生活、寻找一丝乡情是很多游客进行乡村旅游的动机之一,为了满足游客的需求,乡村酒店从业者也要做出相应的创新,将最原始的乡土气息完整的呈现在游客面前。乡村酒店在发展过程中,应该加强乡村之间的交流,增进乡村酒店周边邻里互动,吸引乡村居民参与到酒店服务中,让顾客体验到地道的风土人情,如聘请老住户给住客讲历史故事、打麻将三缺一时请老住户凑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