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与儒教的区别:理想人格的不同、人性论的不同、人生观的不同、思想核心不同。
道教与儒教的联系:思想观点上的共同性、学说内容上的互渗性、文化全局上的共建性、文化全局上的共建性。一、道教与儒教的区别1、理想人格的不同儒家的理想人格,应具有完善的道德人格,以救世安民为己任,富于理想,谆谆教人,死而后已。也就是说,儒家的出类拔萃者,应为志士仁人道家的理想人格,则应具有高度的悟性和思维能力,以宁静淡泊为操守,冷淡世情,向往自得,其于外物,顺乎自然而已。如此看来,道家的典型人物,应为清修隐者。
2、人性论的不同儒家的人性论,看到人的社会属性,看到了精神文明教育的重要性道家的人性论,则看到人的生理与心理属性,觉察到虚伪而繁烦的宗法伦理,对人性的桎梏和对个性的摧残。
3、人生观的不同儒家的人生观,是入世的,讲究“先天下之忧而忧”,以成就道德人格和救世事业为价值取向,内以修身,充实仁德,外以济民,治国平天下,其人生态度是积极进取的。对社会现实有强烈的关切和历史使命感,以天下为己任。道家的人生观,则是出世,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以超越世俗人际关系网的牵绊,获得个人内心平静自在为价值取向,既反对心为形役,又不关心社会事业的奋斗成功。只要各自顺任自然之性而不相扰,必然自为而相因,成就一个和谐宁静的社会,其人生态度消极自保,以免祸全生为最低目标,以各安其性命之情为最高目标。
4、思想核心不同儒家思想的核心是“重仁尚礼”,强调仁者爱人,必须克己复礼,以对人的尊重和具备同情心作为“仁”之核心标准,而以对自己的克制和约束和提高道德水平,作为其达到标准之必须手段。道家则以“道”为世界本源,讲求清静无为,天人合一,其思想核心为道法自然,观点带有朴素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法色彩。
二、道教与儒教的联系1、思想观点上的共同性。儒道皆认为天人是一体的,人类来源于自然,又以自然为生存的依托,两者息息相关,人应当爱护自然环境和资源。不可破坏天人的合谐,2、学说内容上的互渗性。儒道两家皆以“我”为主,同时吸收改造对方若干成分,纳入自己体系之中。道家补充了儒学短于形而上本体之学的缺陷,儒学补足了道家漠视现实社会人生问题的偏失。
3、文化全局上的共建性。儒学在人生哲学、伦理道德规范、教育学等重要社会文化领域有第一位贡献,道家则在宇宙论、美学、自然哲学、重要社会文化领域有第一位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