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佛寺和神社则是作为家族企业来经营的,神社的继承人也显示出了足够的专业与敬职。
在宗教场所发展过程中,逐渐获得大量的私有土地和附属人口,并且获得资金,布等生活资料,初步构成了一个经济体。通俗的比喻是:一座神社和寺庙相当于一家企业,而神社的主持和寺庙的主持便是企业的法人,为了可持续的发展,他们需要带领一干弟子们,进行一系列的社会活动获得资金。同时神社和寺庙所得的经济又要纳税,或者修建建筑,以再流通的方式,保持流动性。神社是继承制,由子嗣继承一切财产。且说日本著名的富士山,富士山山顶曾是德川家康的私有领地,后赐予“富士山本宫浅间大社”所有,由于富士山的旅游浪潮,日本政府为了使得山顶能够开放,每年要交大量租金。由此可见大神社的经济实力。而小神社主要是为了满足人们的日常需要,比如日本传统的神社婚礼,神社会有专门合作的婚庆公司来为新人举办婚礼,从中获得利润。在佛教传入日本之后,受到日本统治者积极推崇,开放许多利于其发展的政策,比如“各入其主”“不在收授之列”等。并在朝堂之上为僧侣设置了不同的官职,赐予土地,当时的人民生活条件差,去寺庙做僧侣成为最佳选择,广大的僧侣被合理分配到各地开垦土地,属寺院私有,直接推动了寺院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