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怪诞行为学前两章节的内容做了个简单的笔记,分享给大家。
第一章1.通过订阅《经济学人》杂志来说明一个现象:很多时候你以为你买的东西是你自己挑选的,其实是商家已经替你做了选择。他们故意放出诱饵,来左右你的选择。
2. 上述现象产生原因是什么?是人脑思维所受的束缚:我们总是靠观察周围的事物以确定彼此的关系。我们无法不这样。不仅对待有形物体是这样,对待无形的体验是这样,甚至对待短暂易变的事情,例如感情、态度、观点等,也是这样。
3. 从理论上来说这一现象源于相对论:我们不但喜欢拿事物与事物作比较,还喜欢把容易比较的事物集中作比较 —— 避免把不容易比较的事物作比较。
4. 那么相对论在生活中可以起到什么作用?副作用又是什么?正面作用:相对论帮助我们在生活中作各种决定。负面作用:它也能使我们痛苦无比。原因是:当我们把生活中的运气与别人相比时,就产生了嫉妒和羡慕。由此又引出一个现象:富人也会嫉妒比他更富有的人。第二章1.通过“黑珍珠”是怎样拥有不菲的价格的故事来说明一个现象:我们遇到一个产品,如果接受了第一眼看到的价格,那么这个价格对我们此后购买这一产品的出价意愿会产生长期影响。一旦以某一价格买了某一产品,我们也就为这一价格所“锚定”。
2. 当被“锚定”以后,我们的选择可能会受到什么影响?一旦这些价格在我们的大脑中得到确立,它形成的便不仅是我们对某一产品的出价意愿,还包括我们对其他有关产品的出价意愿(这使它们一致)。举例:我们看到一台57英寸液晶高分辨率电视机,促销价3000美元。这一标价并不是锚。假如我们决定出这个价买下(或认真考虑要买),那么这个价格从此就成了我们以后买液晶电视机的锚。它是我们的测量标杆,从那以后,不管我们再买电视或者仅仅是在后院野餐会上和别人闲聊,都会用它与别的所有高分辨率电视机来作比较。
3. 通过对同一人群进行的三次“听噪音”实验,可以得出结论:我们的初次决定对随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的决定会产生共振效应。
4. 两种羊群效应第一种:基于其他人的行为来推断某事物的好坏,以决定我们是否仿效。第二种:“自我羊群效应”。这发生在我们基于自己先前的行为而推想某事物好或不好。
5. 提出了一个与传统经济架构不一样的观点:根据传统的经济架构,消费者的购买意愿(需求)是决定市场价格的两大要素之一。但是如书中列举的实验所证明,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可以很容易地被操控,也就是说消费者实际上并不能很好地把握自己的偏好以及他们愿意为不同商品和体验付出的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