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以来,文化人类学和体质人类学开始分离,同时许多人类学家开始转向所谓“文化多元论”观点,并出现许多流派。
进化学派与人类学同时诞生。 开创了对文化的科学研究,摩尔根,泰勒,巴斯蒂安等提出了文化,社会进化的时间序列,着重文化的纵向发展,也成为进化学派的创始人。
18世纪孟德斯鸠等的启蒙思想,19世纪自然科学的进步,以《物种起源》为标志的生物进化学说,18及19世纪的社会进化观等,都是19世纪人类学进化学派的文化,社会进化思想产生的基础。理论进化学派以进化的思想研究人类社会及其文化,认为人类同源,本质一致,有共同心理,因此产生同样的文化,社会发展有共同的途径,由低级向高级进化。泰勒被称为人类学之父,他在《原始文化》中提出文化是进化的。摩尔根在《人类家族的血亲和姻亲制度》中在研究婚姻家庭进化的基础上,建构家庭的发展历史,初步提出了社会进化的问题。在<<古代社会>>进一步全面地发展了社会进化思想,论证了人类从蒙昧时代经过野蛮时代到文明时代的发展过程。博厄斯(Franz Boas)和文化历史学派博厄斯首先摒弃了那种选择事实,附会于抽象的进化理论的研究方法,注重实地研究并倾向于所谓功能观点,坚持对任何一种文化进行整体性的考察。他是文化历史学派的主要人物,这个学派在美国文化人类学领域占统治地位。法国社会学派莫斯(Marcel Mauss)和“社会学”学派一般来说,莫斯和博厄斯一样,主张系统地研究社会现象,但方式略有不同。他指出社会是“自我调节”并趋于均衡的系统,系统各要素的作用是保持系统的整合与适应。他启发了后来的功能主义思想,影响了整整一代欧洲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广涵播化论者这派理论也反对经典进化论,认为少数文明中心创造了存在至今的全部文化,而且播化或文化特征的传播是人类发展的基本动力。他们把文明中心称为“文化圈”,所以也叫文化圈学派。功能主义和结构主义马林诺夫斯基(Bronislaw Malinowski)是功能派的代表人物。这派认为,解释人类学事实的唯一途径是说明它在一定文化中正在发挥的功能,因此人类学研究的目标是把握文化整体与各个部分之间的有机联系,历史的比较方法意义不大。相反,拉德克利夫-布朗(A.R. Radcliffe-Brown)是结构主义的倡导者。这派认为人类学研究的目的在於揭示超乎经验事实的系统的本质。文化心理学这派的基本思想是文化决定每个个人的心理构成,反对普遍精神或人类本质的概念。例如潘乃德(Ruth Benedict)在美国西南部研究中发现,印第安人的思维方式或推理方式与其邻近人种完全不同,因此文化决定心理趋向。如今,文化与个性的研究更加广泛,例如对价值体系和民族性格的研究。文化唯物主义文化唯物论(Cutural materialism) 美国人类学家哈里斯(Marvin Harris,1927,)在1979年出版的《文化唯物论》,书中提出文化唯物论的思想。其理论强调生殖的或人口的压力及生态压力对社会文化系统的决定作用。哈里斯认为,人性的生物心理的基本需要(如食物、性、情感等)导致了四种普遍的人类组织层次。《文化唯物论》一书也称为是“哈里斯所写的最重要的一部著作”。文化人类学还是一门年轻的科学,还没有构成完全一致的理论体系。但是如果人类学家能够避免种族中心主义,并创造出普遍客观化的概念,关於文化的“科学”是可以建立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