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思想就是,说某一事的时候绝对不是在这个事情的本身,而是有另一层含义。
比如说诗经赋比兴的手法,它是通过这种方式说一个事情,其实是传达的另一层感情,有一种象征性,戏剧性和延伸性。最值得我们注意的大概要数北宋苏轼提出的那个所谓象外之意见的概念。苏轼说,“论画以形似见于儿童邻”,用意是十分明白的,儿童因为知识浅陋,看画只看到画的是什么东西,比如枯木竹石画,作画者的目的和画中的内容远远不止告诉人这是枯木竹石,欣赏者还应到这些枯木竹石的象外,去寻求更多一些东西,这才是苏轼反对形似之说的本意。绘画中描写了枯木竹石之类,自然形象,且要求欣赏者由此而联想及彼,故 借物以抒情,就是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比兴手法的根本性质就是把象和意两种东西在艺术中联系起来,因为在客观世界中这些像和意,往往是互不相干的东西,苏轼一再强调象外,就是告诉人,画中的真正内容必然求助自然物象之外。就是说艺术所反映的审美和哲学已经不属于物象本身。所谓对景作画是人语,画只是一个载体,反映的是人的思想,人的认识和经历。因为人的不同,修养不同,文化载体不同,所以反映的艺术作品形式内容也不同。进一步说,那么艺术的本质就是人的思想感情,人的修为,人对自然的敏感和创造性的思维。再深一层说,就是儒释道文化的影响和对天人关系的感悟。他不仅仅是美学,更是艺术哲学。总之说到艺术的本质,不能就事儿说事儿,而应该言他而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