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常住人口为486.82万人,与2010年六人普的461.39万人相比,增加25.43万人,增长5.51%,年平均增长率为0.54%。
常住人口总量居全省第四位,常住人口增量和增幅均居全省第三位。全市9个县(市、区)中,常住人口超过100万人的县(市、区)有1个(涪城区129.85万人),在50万人至100万人之间的有3个(三台县95.58万人、江油市73.13万人、游仙区56.15万人),在20万人至50万人之间的有3个(安州区37.29万人、盐亭县37.07万人、梓潼县27.70万人),在10万人至20万人之间的有2个(北川县17.41万人、平武县12.64万人)。其中,常住人口居前三位的县(市、区)合计占全市的比重为61.33%。分区域看,“一核”地区(涪城区、游仙区、安州区)常住人口为223.29万人,占45.87%;“两翼”地区(江油市、三台县)常住人口为168.71万人,占34.66%;其他地区(盐亭县、梓潼县、北川县、平武县)常住人口为94.82万人,占19.47%。数据表明,十年来全市人口增长总体呈稳步上升态势,符合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从县(市、区)数据来看,全市人口向主城区流动聚集的趋势明显。【数据2】平均每户2.27人,家庭规模略有缩小普查结果显示:全市共有家庭户197.23万户,家庭户人口为448.55万人;集体户7.63万户,集体户人口为38.27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27人,比全省少0.24人,比2010年六人普少0.35人。数据表明,家庭规模缩小主要受人口流动日趋频繁、住房条件改善、年轻人婚后独居增加、生育率下降、家庭子女数量减少等因素的影响。【数据3】男女性别比100.58,“男女平等”更加深入人心普查结果显示:全市男性人口为244.12万人,占50.15%;女性人口为242.70万人,占49.85%。常住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0.58,比全省低1.61,比2010年六人普下降2.04。初步分析,全市人口性别比受外出人员男性居多、女性老龄人口比重大及“男女平等”思想进一步深入人心等因素影响较大。【数据4】老龄人口超115万人,老龄化程度逐步加深普查结果显示:全市0-14岁人口为68.77万人,占14.13%;15-59岁人口为302.64万人,占62.16%;60岁及以上人口为115.41万人,占23.71%(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89.38万人,占18.36%)。与2010年六人普相比,0-14岁、15-59岁、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分别上升0.33个百分点、下降6.66个百分点、上升6.33个百分点。数据表明,由于国家生育政策调整,少儿人口数量和比重上升,但上升幅度不大;老年人口健康状况不断改善,高龄老人规模不断扩大。“一老一小”问题将对全市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带来挑战。【数据5】有大学文化程度的超63万人,人口素质不断提高普查结果显示:全市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63.09万人。与2010年六人普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6750人上升为12959人,增长91.99%。
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由8.37年提高至9.17年,仅次于成都、攀枝花,居全省第三位;文盲率由5.52%下降为4.01%。数据表明,十年来全市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持续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等措施取得显著成效,人口素质不断提高。【数据6】“城里人”多了67.65万人,城镇化进程加快普查结果显示:全市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251.51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1.66%;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235.31万人,占48.34%。与2010年六人普相比,城镇人口增加67.65万人,乡村人口减少42.21万人,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1.81个百分点。数据表明,十年来,科技城建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进程加快,全市人口城乡深度融合、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有序推进等极大地促进了全市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数据7】流动人口121.82万人,人口流动持续活跃普查结果显示:全市人户分离人口为158.39万人,其中市辖区内人户分离人口为36.57万人,流动人口为121.82万人,跨省流入人口为13.60万人,省内流动人口为108.22万人。与2010年六人普相比,人户分离人口增长125.18%,市辖区内人户分离人口增长484.16%,流动人口增长90.11%。数据表明,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为人口的迁移流动创造了条件,人口流动更加频繁,流动人口规模进一步扩大。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全面查清了我市的人口数量、结构、分布等方面情况,准确反映了当前人口变化的趋势性特征,获得了大量宝贵的信息资源。目前,我们正按照省人普办的统一安排部署,抓紧对普查数据作进一步整理、分析和开发,后续会采取更多方式公布和共享普查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