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风婉转而抑扬顿挫,风度雍容华贵,但个性不甚分明,词风与冯延巳、晏殊极相似,不脱花间派的风格。
有些词吸收民歌腔调与辞汇,也有新意。欧阳修诗歌今存古诗359首,近体诗470首,诗风平和宁静,平易流畅,题材广泛,以文为诗,手法新颖,使诗风变为平易清新,为宋诗奠下基础。欧阳修的文章学习自韩愈和李翱,10岁时偶然觅得韩愈文集,读后大为叹服,苦心钻研,但他不主张模彷韩愈的怪僻,认为应自然地写作。风格上,欧阳修散文议论清晰,通俗易懂,平易疏畅,委曲婉转,抑扬有致,情韵优美,纾余含蓄,得古文阴柔之美。行文则平易而自然流畅,避免了韩愈尚奇好异的作风。扩展资料:欧阳修编纂《新唐书》及《新五代史》,二书都列为正史,并创立新体例。嘉祐四年(1059年),他任史馆修撰,主张史馆应该独立,不受君主支配,毋须避讳。目录学方面,他参与编著《崇文总目》。此外,他和苏洵并以修家谱著名,一直到20世纪前期,中国人家谱格式所采范本,非欧即苏,别无他法。这是欧阳修对社会史的一大贡献。欧阳修编纂《新唐书》,负责撰纪、志和表,列传部分则由宋祁完成。《新唐书》文笔较《旧唐书》活泼,志、表亦较优胜,其中〈宰相世系表〉最为重要,保存了唐代世家大族的系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