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看来,当代设计充满了模仿复制,病态的极简主义,跟风潮流。
明星设计师制度给用户带来了真空般的体验。设计师所探索的用户需求存在,但是不必须。人们满足于对于皮肤皱褶的填补,忘记了真正的革命与进化。极简主义在思想级别的优势使人们忽略了底层的构建。一味的去追求几何化实在让我感觉恶心。几何化在美学领域的先天优势,恨不得让所有人都承认这就是未来的形态,但是具有数学意义的几何化是一种象征,一种对美的象征,但是并不适用于真正的生活中。自然界中没有绝对的几何图形,如果真要追求几何化,那应该是微观领域的,材料级别的几何化,即对物质的重新塑造,但那又远远超出了一个设计师所具有的能力。现代的设计师层出不穷, 触角遍及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难道真的每一个经过精心设计的设计都是应该存在的吗?我所见到的大多数当代设计师都是在不断地重复重复,不是在重复他人就是再重复自己,每次对事情进行一个挤牙膏似得改进,便自认为自己创造了一种理念,然后在热度过后之后,用户还是坚持去买原始版。设计师已经变成了暂时性工作。没有可以被长久使用的物品,设计师也成了最追逐形式,趋炎附势的一类群体。我讨厌重复的设计师,他们没有理念,他们没有想法,他们唯一知道的只有设计的方法论,但是那是通过快速培训三个月就能解决的东西。如果你观看一个设计师十年的履历,其中不能发现其一脉相承的设计,那么这个设计师无疑是极度失败的,他根本就不配称作一个设计师,而是一个设计技术工人。这也正是我想说的,一个真正的设计师是需要承担社会责任的。可以是美学方面的,可以是功能方面的,可以是材料方面的,这是这个设计师以后要走的方向,是文脉,是作为一个设计师的职业投资。因为一个有建设性的理念通常都是由反思得来,刺痛的。短期内可能很难得到收益但是,是通过合理推断出来的,对未来的可预测的病症的良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