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线面是绘画的三大艺术元素。
设计基础——形象的组成元素(一)形象是指能引起人的思想或感情活动的具体形态或姿态。设计中实用形象作为激发人们思想感情、传递信息的一种视觉语言。它是一切视觉艺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平面构成是以知觉为基础的。人们在长期的实践和认识过程中发现,构成视觉形象的造型元素是点、线、面。我们先来了解第一个,形象的组成元素——点。一、点的概念点表示位置,它既无长度也无宽度,是最小的单位。在平面构成中,点的概念只是一个相对的,它在对比中存在,通过比较显示。例如:同一个圆的形象,在小的框架里显得大,在巨大的框架里就会显得小。因此,点的概念是由相互比较的相对关系决定的。如下图所示。
二、点的形态、作用和性格点在多数时候被认为是小的,并且还是圆的,实际上这是一种错觉。现实中的点是各种各样的,整体分为规则点和不规则点两类。规则点是指严谨有序的圆点、方点、三角点;不规则的点是指那些自由随意的点。自然界中的任何形态,只要缩小到一定程度,都能够产生不同形态的点。如下图所示。点是视觉中心,也是力的中心。当画面上由一个点的时候,人们的视线就集中在这个点上。单独的点本身没有上下左右的连续性和指向性,但是它有点睛的作用。能够产生积聚视线的效果。如果当画面中又两个同样大小的点,并各自有它的位置的时候,它的张力作用就表现在连接这两个点的视线上,既在视觉心理上产生连续的效果。当两点大小不同时,大的点首先引起人们的注意,但是视线会逐渐从大的点移向小的点,最后集中到小的点上,越小的点积聚力越强。当空间中有三个点并在三个方向上平均散开的时候,点的视觉作用就表现为一个三角形,这是一种视觉心理反应。如下图所示。其次,点有一种跳跃感,使人产生对球体的联想,还能创造一种节奏感,就好比音乐中的节拍、鼓点。
三、点的错觉所谓错觉就是视觉与客观事实不相一致的现象。由于点所处的位置、色彩、明度以及外界环境的变化而产生大小、远近、空间等感觉。这其中存在着许多错觉的现象,运用得好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明亮的点或者是暖色的点有处于前面的感觉,黑色的或者冷色的点有后退的感觉。如下图所示。或者,由于周围点的大小不同,就使得处于中间的相同的两个点产生大小不同的感觉。如下图所示。下面是一些点的作品的图例。今天学习形象的组成元素中的另一个基本元素——线。一、线的概念线是点移动的轨迹。在几何学定义中,线只有位置、长度,而不具有宽度和厚度从平面构成的角度讲,线既有长度,也可以具有宽度和厚度。
二、线的形态、作用和性格线的类型十分复杂。线的总形状:直线和曲线是最基本的线形。直线之中分为:水平线、垂直线和斜线;曲线分为:几何曲线和自由曲线。线的自身形态:均匀线、不均匀线、粗线、细线、渐变线等。线在平面构成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不同的线有着不同的感情性格。这一点在中国绘画中体现的更加深刻,比如:轻重缓急。线有很强的心理暗示作用。线最善于表现动与静。直线表现静,曲线表现动,曲折线有不安定的感觉。直线具有男性的特征,有力度、稳定。直线中的水平线平和、寂静,使人联想到风平浪静的水面和远方的地平线;垂直线则使人联想到树木、旗杆、柱子,有一种崇高的感觉;斜线容易使人联想到起泡、飞机的起飞,因为它重心转动,有一种速度感。粗直线有厚重、笨拙的感觉,细直线有尖锐、神经质的感觉。曲线富有女性化的特征,有优雅、柔美之感。几何曲线是用圆规或其他工具绘制的,具有对称和秩序的美;而自由曲线是徒手绘制的,是一种自然的延伸,自由而富有弹性。
三、线的错觉灵活的运用线的错觉,可以使画面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但有时也要避免由错觉所产生的不良效果。
1. 平行线在不同的附加物的影响下,显得不平行。
2. 直线在不同附加物的影响下,呈现弧线形状。
3. 同等长度的两条直线,由于它们的两端的形状不同,感觉长短也不同。今天学习形象的组成元素中的第三个基本元素——面。一、面的概念面是线的连续移动至终结而形成的。面有长度、宽度,没有厚度。直线平行移动成长方形;直线旋转移动成圆形;自由直线移动构成有机形;直线和弧线结合运动形成不规则的形。
二、面的形态、作用和性格面有规则面和不规则面之分。圆形和正方形是最典型的规则面,这两种面的相加和相减,可以构成无数多样的面。自由面的外形较复杂,无规则可循。面的形态是多样的,不同形态的面在视觉上有不同的作用和特征。规则面有简洁、明了、安定和秩序的感觉;自由面具有柔软、轻松、生动的感觉。
三、面的错觉同样大小的圆,感觉上面大下面小;亮的大黑的小。用等距离的垂直线和水平线组成两个正方形,它们的长、宽感觉不一样,水平线组成的正方形给人的感觉稍高些,而垂直组成的正方形则使人感觉稍宽些。
四、面的作品图例五、形象与空间形象与空间是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平面图形中的空间是一种虚拟的空间,我们可以通过强调空间的深度和空间的变换来实现平面的扩展。我们通常称形象为“图”,其周围的空间我们成为“地”。一般来说,“图”与“地”是共存的。具有前进性,在视觉上具有凝聚力的,容易成为“图”;相反,其陪衬作用的,具有后退感的,依赖图而存在的则成为“地”。“图”与“地”两者的关系是辨证的,两者间常常可以进行互换。“图”与“地”是相互联系的,因此我们在设计的时候一定要统筹兼顾,充分利用“图”与“地”的变化关系,从而获得完美的视觉效果。